分卷阅读23(1 / 1)

加入书签

琰经常去贾母处,贾琰又敷衍,贾赦大怒,幸亏他退的快,要不也免不了一顿打。

贾赦见贾琰实在木讷不能成事,便又想出一计。

这日便见邢夫人来找王熙凤,原来是大老爷想讨贾母身边的鸳鸯为妾,想找王熙凤先说和。

王熙凤最是精明,知晓这事只能碰一鼻子灰,便百般推脱,只让邢夫人自己去跟鸳鸯说。

鸳鸯面对邢夫人的劝说,她只低了头,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她一个家生子,有什么资格拒绝府上老爷夫人的要求?

鸳鸯无处排解,正遇上袭人和平儿两人,便向她们讨主意。

平儿笑道:“你只说老太太已经把你许给琏二爷了,大老爷哪还好意思要。”

袭人也笑:“你要是不愿意,我就和老太太说,叫老太太把你许给宝玉,如何?”

平儿和袭人的话带着玩笑,带着试探,甚至隐隐的也带有一股矜持自傲的味道。

鸳鸯,袭人,平儿,都是一块处了好多年的,偏偏养成了不同的性子,没有说不好,毕竟她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大环境也是这样,脱离了时代局限去看评判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但总有人,不会忽视内心的自主的意识,她们模模糊糊的,磕磕绊绊的去探索,去追寻,甚至不惜以生命抗争,来守护自己所坚定的。

鸳鸯骂道:“你们两个再不得好死的,拿我寻开心,你们觉得自己将来都是做姨娘的,便觉得有了着落,可收着点吧,小心乐过了头两头空。”

“你们不信,暂且看着吧,我就是做姑子,也不会如了某些人的意。”

两人方知她是认了真的,便劝导了她一番。

鸳鸯冥思苦想的一夜,终是下定了决心,将这件事捅到了贾母那,并当着众人面剪发明志。

贾母在,她有一线生机,贾母不在,除非她去找比贾赦位置更高的人,但那只能当小老婆,若找低的,怕是无端连累一家人。

此事至此,毫无余地了。

鸳鸯是美好恩爱的象征,偏偏这个名字配给了她,就是姻缘梦断的一生。

贾母心如明镜,鸳鸯不过普通姿色,贾赦哪里是看上了鸳鸯,分明是看上了她手里的钱!贾母要给谁什么,都要经过鸳鸯,贾赦分明是怕她把家底都给了二房,要拉鸳鸯下水。

因此贾母连着王夫人也一起骂,子孙不成器,骨肉倾轧,是她之过啊!是她之过!可是她一介妇人,能怎么办?!把家让老大当,她不敢,老二也无多大本事,但他也不闯祸,有她在,两边都能压制一点。

贾母泪流满面,凡内斗易生内祟,内祟必引外祸,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多由里而生。

鸳鸯一事,便是两房斗到明面的开端。

贾琰顾不上太多,他正在全心一致的准备乡试。

贾母许是有感而发,之前待他好,不过是顺嘴一提的事,如今,对他却是多了几分真切的关怀,对他这一场也尤为重视,平日也不许人去烦他,甚至把琥珀派给他照顾他起居。

贾琰也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思去的,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有浪费一秒,除了吃饭睡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答题和检查上。

三天出来,贾琏和贾环都在外面接他。

他的经义不错,诗赋一般,至于策论,那就看天意吧。

为什么要看天意,因为策论这次的题目是《明法之至论》。

按照贾琰以前的思路,这篇文他会选择中规中矩的写法,前面赞赏,后篇偶提一下不足,但这次许是被钱木斋日日刺激的破罐子破摔,索性放开了手脚,开篇就提出了现行法律的不足。

还是薛蟠胡州之行那件事给了他感想,古代关于商人这片的法律规定相当于空白,贾琰仔细阐述了确立商法的必要性,直抒胸臆,一篇写下来,只觉得酣畅淋漓。

贾母倒是对他挺有信心,等到了放榜那天,一大早便派人在门外守着,只说有报喜的要好生接待,这里举人考试是不放榜的,只会派官衙通知。

屋子里磐月羊花也是无心做事,看着贾琰阴沉着的脸,只以为他这次考砸了,想问又不敢问,只好大声说笑来掩饰。

贾琰阴沉着脸倒不是别的,而是他今天终于打探到了石呆子的具体消息。

石呆子死了。

死在了沈府大门前。

而沈府,是如今皇后的外家,被封为一等伯府。

贾琰深深的叹息,还是迟了,什么都太迟。

从日起到日落,府里还是一派安静,恐怕,真要等到三年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架空,有私设!勿考据!

第17章 贫富悲喜难共通

就在贾琰也有些灰心之际,突然听到院门外一阵喧嚣,原来是贾母派人叫他赶紧去府门外迎接衙役。

四名身穿红朱色官服的役官分立两旁,脸色肃穆,高呼:

“考生贾琰接榜!”

“贾琰,年十四,无字,为一等将军贾赦之子,嘉仁十八年,取桂榜七十九名,特录为举人。”

竟然中了!

贾母由鸳鸯琥珀扶着,注视着给她行礼的贾琰。

贾琰换了一身霁青莽纹双花团月直裰,以银茶松雪锦带束腰,少年眉目舒朗,渐有青柏玉树之姿。

贾琰行顿首礼,长膝跪地,左手按于右手之上,其额触地而拜。

不待他再拜,贾母便上前亲自将他扶起,双眼含泪:“你祖父在世时,长憾我们家子孙无科举进业者,如今我再去,总算尚有颜面去回他一二······”说罢掉下泪来,再说不下去。

王熙凤忙上前将贾母搀到长榻上,拿起琳光壶倒茶,笑道:“这可是好事,我们听到消息忙赶过来,还想沾沾琰兄弟的光,讨老太太个赏,没想到老祖宗先哭起来,这可是知道了我们的打算,要躲赏不成?”

贾母拿帕子擦泪,将那些伤感压下去,闻言便笑啐了王熙凤一口:“你也是做大家奶奶,做人家嫂子的,没脸没皮的,不说先送你兄弟点什么,倒记得向我讨赏,这话也说的出来。”

“老祖宗可别冤枉我,我可早将东西预备好了。”

王熙凤转身就从小丫头的手上托过来个锦盒,递于贾琰,笑道:“三弟弟,嫂子这里恭喜了。”

都是大家子弟,东西早都预备好了,一时间三春姐妹并宝黛钗皆上来祝贺。

迎春送贾琰的是一涵汴绣小景,探春的是镂空玉手把件,宝钗的是一炳掐丝珐琅三镶如意,都是一些小巧精致的小摆件。

黛玉的则不同,是一小手掌长的沉香山子。

沉香山子由沉香雕塑成山形,这里面还有一出典故,就是晚年苏轼被贬到南荒之地时,日日与海南的沉香树为伴,其弟生日时,便寄送了一座沉香山子,还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