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1 / 1)
要多少?”李建成没当回事。他知道家里的二郎就是风风火火的性子,这不定是哪看来的法子就想上手。弄成了更好,弄不成他郁闷一晚上,第二天又是个小太阳了,“多了可没有,我手头也不宽裕。”
“五郎给了五贯,大哥你看着给呗。”李世民嘻嘻笑。
李建成笑骂一句,让人去取了二十贯钱来。他心知肚明,五郎哪有五贯钱,分明是其生母万氏给的,不管怎么说,庶弟都出了五贯,他这大哥怎么能给少了。
“下个月交游用的钱都给你了,多少剩几个给我。”
跟着李世民的仆人收好钱,李世民已经欢快地跑了,一边跑一边回首兴高采烈地回答他:“大哥等着分红吧!”
钱差不多够了。他自己有三贯,从长孙家拿回来十贯,李玄霸攒了六贯,万氏给了李智云五贯,李建成给了二十贯……算下来他出得最少。
没关系,他是技术入股!
其实还谈不上入股,他是国公嫡子,怎么也不会经商去。这笔钱就是用来买材料做实验的,大头还是找铁匠打工具。
至于做成之后,那就交给母亲处理了。兄弟们给的钱那得折算成股份拿分红才行,这叫啥来着,他好像在网上看到过,叫原始股?
一共四十四贯,但到了中午,就有了五十贯。
六贯钱是满面悲愤的李元吉扔到他面前的,李四郎怒气冲冲地带着哭腔吼他:“你连五郎都带上了,就不带我!”
“你跟五郎都小啊,我想你们没钱,所以没问你们要。五郎是他阿姨给的钱,你哪来的钱?”
李元吉气冲冲的不告诉他,走了。他是听说大哥和五弟都参与了,这才急忙跟父亲要了钱加入。其实本该向母亲要的,但窦夫人虽然对幼子怀有一份歉意,但时间长了确实也亲近不来。李元吉自己性子又不好,窦夫人对他一向严厉管教。李元吉就一直怵母亲,不敢向她要钱。
妥了,更宽裕了。李世民向母亲禀报了一声,窦夫人也不知道他忙什么,问他,他只道:“做出来一看便知。”
“且不可泄露天机。”窦夫人在他耳边嘱咐,李世民也趴在她耳边悄言:“很简单的物事,别人想不到是从后世来的。”
这属于一点就通的东西,肯定没人想到。
第37章 李二郎之成长的烦恼
李渊得知二郎把兄弟们的钱都搜刮走了, 自然也要问两句,得知二郎还不告诉人做什么,不由也是好笑, 干脆把自家在城外的别庄先给他用, 却被窦夫人阻止了。
“那是府上的产业, 给二郎用了, 岂不是叫兄弟生隙。”她接着道,“我陪嫁里有几个小田庄, 原就要分给他们。二郎现在有用处, 他那个就给他先用。”
这是她的私心, 二郎以后定然有许多要瞒着人的事, 上上下下最好都是他自己的人才好。李渊不疑有他,答应了下来,又派了名老仆给李世民, 很快运了两车煤到庄上。
李世民把自己的学生都拉到庄子上课了, 天天盯着。
他要做蜂窝煤, 说白了就是八成煤二成黄土加水混合, 再加些助燃的木屑捣鼓成蜂窝状煤球的事。史前只要能挖到煤用棍子硬戳都能戳出来的东西, 偏偏发明得很晚。因此李世民也不担心被人当作异事。
最费事的不是做煤球,这就是个下力气的笨活,而是找铁匠打制手工煤球机。这是个像打气筒一样的装置,李世民自然不能用钢管做, 全是用铁。
不过这东西也不难, 就是铁匠没做过,他画出来再仔细说明, 无非就是嵌套的按压把手跟长铁管结合有点难度,用来套煤球的加粗铁管和粗撞针都是简单的活。也就过了三天, 铁匠就制成了一个,检验无误后加快手脚,不到十天送来了十个手工煤球机。
堆在那的石炭在送来第一个的时候就可以开工了,李世民就从庄子上找了几个佃农,让他们打粉混合再手工打煤球晾干。前面的活费时长,后面熟练了,一个人一天少说也能打近两百个。
于是,跟长孙晟放话的半个月后,李世民带着他的煤球登门了。
长孙晟看着这蜂窝似的黑石炭,再看看小女婿,无语了半天,指着问:“你说的,就是把石炭做成这个样子?”
李世民点头:“做成这样,只要八成煤了,省不少呢。烧的时间也长,岳父可以在家试试。”
长孙晟叹了口气,知道他到底还是孩子,想得简单了。
“就当是这样吧。看这个样子,是不是一定要用炉灶?”
“军中本就要起灶造饭,自己挖个灶,下面垫上柴就可以用了。”
“运输多有不便,石炭柴草运过去不怕损坏,这可压不得。”
“不必从洛阳或长安运,就近打造便可。模具用最简单的用木头做都行,只是更累人一些。”
长孙晟摸了摸胡子,让他把带来的蜂窝煤留下,他先试试看再说。
李世民又带了一百块回唐国公府,让股东们看看他们的钱花在哪了。
股东们表情各异。
李玄霸和李智云懵懵懂懂,压根不明白这到底什么,做它干嘛。李元吉也不明白,但他擅长跟二哥唱反调,立刻嚷起来:“你叫人给骗了吧,把石炭弄成这个怪样子!”
李建成同样看不明白,但他是大哥,不能露怯,轻咳一声,吩咐左右:“烧起来看看。”
只能拿到灶上去烧,府上的小郎君也没有一起蹲到灶上等着的道理,于是散开各做各事去了。
直到晚上,李建成几乎忘了这回事的时候,才得了禀报:“二郎君拿回来的蜂窝煤,若是用来烧水做饭,一块能用两三个时辰。若是点着不烧水,能用上半日不灭。”
李建成这才吃了一惊。也不用他再去禀报父母,这事自然已经报到了这两个唐国公府上真正的主事人面前。
此时煤炭称为石炭,并没有成为日常生火的主流燃料。至唐白居易时还有诗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城里人买燃料,要么是柴草,要么是木炭,直到北宋才普遍使用煤。
所以李渊没太放在心中,跟窦夫人商量时说道:“石炭烟大,我们这种人家必是不会用的。小民之家能卖出几个,世人都不曾见过,怕是不好卖吧。”
窦夫人也同意李渊的看法,不过看儿子忙得一头劲,还是想让他试试,便道:“家里有个铺子地方偏了,生意一直不好,我一直想着换什么买卖。不如趁机关了,让他用一年,若这生意也做不起,就卖掉算了。”
真要做起生意,几十贯就不够看了,李渊又不缺钱,窦夫人更是嫁妆丰厚,两人只当陪孩子玩,将煤炭的生意接手过来,就用原来铺子里的管事,改换了门面,卖起了蜂窝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