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1 / 1)

加入书签

处寄托。

没有想到,他留在世间让人记住的,除了功业之外,竟然是这些。

是兵马俑和陪葬车马留下的文明印记,是俑人身上已经失传的紫色颜料,是工匠偶然间留下的一个指印。后人从前者那里追寻与复原历史,在后者那儿抒发情怀。最终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的名号竟然因为这些,被一再的提起。

刘彻全程是“想要”的表情,嬴政全程是板着脸。不过当他们出来后,刘彻那股子狂热也消散了,同样显得怅然若失起来,但他没说什么,反而向嬴政笑道:“今天我可是陪你上坟来了,明天你跟我去茂陵看看?”

什么陪上坟,难听极了。

而且他们是正好碰上,根本不是相陪。

嬴政此时心情不好,懒得跟刘彻掰扯,又觉得这晦气自己是沾过了,去看看刘彻的墓也好。

用刘彻的晦气冲一冲。

不过茂陵没什么好看的,毕竟被盗麻了。去的人主要看的也是霍去病墓,嬴政在进门的鱼池那里逗留了一会喂鱼,看锦鲤挤挤挨挨争食,被刘彻催了好几回才走。

这不是他迷信,兵马俑毕竟还只是陪葬,还是外围陪葬坑,他就当去检查一下少府的工作了。这里进去可是真的给霍去病上坟。这年头的人都认为锦鲤会带来好运,他喂一会鱼,稍停留一会,也是图个吉利。

刘彻是没什么,他是君,霍去病是臣,不用在乎。而自己是秦王,霍去病是汉将,活着时他无所谓,死了的不一样。

在这里刘彻的感情就跟在兵马俑时不一样了,他这个人有点矛盾,既有雄主之冷酷,时不时地又有点文青病。这会儿眼角都湿了,想到霍去病搁他那才是跟李世民一个年纪的小孩儿,扎着总角,跟卫青学得一本正经的,却又因为记事以来就生活在富贵乡,有着与卫青不同的矜贵。

多少还有点贵二代的骄气在身上。

一转眼,他就站在这孩子的墓前了。

要是活到七老八十病亡,他这会儿心里也好受点,顶多感慨一句沧海桑田。偏生霍去病二十三岁就没了,怎不叫人心生恻然,痛惜人生无常呢。

不觉中,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嬴政却道:“活得久,怕是赶上你与卫太子的嫌隙,到时你是喜他还是厌他,你自己能知道么?”

这秦始皇是真的讨厌,非得提这事,扫不扫兴啊。真要那样他肯定要有所处置的,提着不是伤感情么。

刘彻板着脸,又看了眼不知道谁放在碑前的白花,不理会嬴政了,一马当先上了揽胜亭——不管怎么说,给他立了大功,给了他变法改革底气的将军,总归跟别人不一样。处置归处置,只要冠军侯有与卫青一样的处世之道,他也不会像对别人那样。

揽胜亭这里可以看到卫青墓,看到他的茂陵和李夫人墓。刘彻也没想到,一辈子下来,最后陪葬在他身边的居然是他现在还不认识的这个李夫人。

茂陵博物馆也因为被盗麻了,里面展品不多,嬴政也不太看得上眼。说起来他秦国先是被中原诸国也视为近蛮夷之国,确实文华不盛,后来变法又尚朴质,艺术方面比起中原有点拉。

要不他带过来的羊脂玉怎么不让自己工匠动手,要给刘彻呢。

后来应该是尽收六国精华,又用了秦律严格要求,他的皇陵里才会出现外围陪葬都成为后人眼中瑰宝的情况吧,他现在自认许多工艺应该是比不上刘彻那时候的。

但他看茂陵陪葬坑幸存的文物,还不如他大秦呢。

刘彻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怒道:“好东西都让盗光了,知道吧?”

剩下来这些玩意他都不想看,属于简牍呈上来他一眼扫过都不会留心的东西。他真正上心的陪葬品没有了,都没有了。

小规模的盗就不说了,第一次大规模被发掘,还是造反的赤眉军干的,盗去不是享受就是当军费了。

真是一想起来就生无可恋。

刘彻脸红脖子粗,口中喃喃也不知道骂了些什么,出了博物馆随便在路边一坐,生气。

嬴政负手在周围散步走了一圈回来,才见他脸色恢复了正常,不过还是坐着没起来。看到嬴政回来了,刘彻抬头,两眼略显无神,问嬴政:“你回去之后,还修不修陵了?”

“修。”嬴政说,“地宫缩减一些规模,外围不打算变动。”

他的王陵两千多年没怎么被盗,留下的东西对后人来说亦是个奇观,他从开始的厌恶,到现在已经接受了——不接受也没办法,都挖出来了,他都去参观过了,还能叫人填回去不成?

还不能怎么怪这里的后人。兵马俑挖出来是个意外,如果这些后人不官方去挖掘,像这样保护起来,嬴政简直不敢想。

若是在之前某个乱世中被发现,他这些陪葬恐怕碎的碎,卖的卖,早散乱到不成模样了。也不会有更内层的陪葬车马被修复如新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还是蛮庆幸的。

而他也终究明白了,他这方面还是幸运的。但再幸运,当年的巍峨皇陵,最后依然埋没无踪,会被农夫无意间刨出来,从而带出更多深埋地下的秘密。

营建地宫的愿望没那么强烈了,是因为知晓死后虚枉,那顿失动力。仍然要修,是因为从礼制来讲,他为王,将来为帝,总不能太寒酸。那些防盗的措施也要搞,事实证明确实很有效。

就算他死后享受不到,他也不能接受像汉文帝那么寒酸的陪葬。

那不是用不用得到的问题,那是面子的问题。就算后人都夸汉文帝此举,他也不行,坚决不行。

嬴政瞥了眼汉文帝的孙子,这大孙子都没学他祖父呢。

刘彻叹了口气,屈起一根手指,“不说别的,黄肠题凑先不要了。”

他咬牙切齿,“朕不用黄肠题凑,谁还敢逾越。凡是用了的,统统削爵!”

嬴政淡定地点了点头。

“不错,关中人口繁盛,又会渐渐少雨。若是不管,将来水土流失已经是能看到的结果。”

他们现在看到的倒是还好,已经是雨水又开始多起来,且这一朝多年来植树造林的成果了。但他们也看历史的,知道树被砍秃了,水土流失的后果。

刘彻想起一事,问道:“你在关中推行蜂窝煤了么?虽说有空气污染,不过在我们那时问题不算大,如此也能令人少伐木烧炭用了。”

嬴政当然推行了,而且以秦国的律法而言,一旦推行,至少在关中就是不打折扣的。空气污染这事不算什么,因为用煤炭的主要也是城里人。

农人本来就不怎么伐木烧炭用,他们有稻草有秸杆,有附近山林的枯枝,也有地头上不值钱的杂木专门当作烧柴树。

他们不用木炭,用木炭的都是城里的讲究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