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6(1 / 1)

加入书签

,是不是更好点。”

对此,另两人都有点难以评价。

半晌,嬴政才问:“没有世家,你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控制地方,你打算用多少年完成这件事?”

李世民沉默了,最后说:“我再想想。”

刘彻没管他想什么,接在后面说:“真这样也不是不行,但是你真要好好想想。短时间破立,你的人才储备不够,你想打破的世家会借壳上市,借尸还魂。长时间的话,占据一块地盘,不管外面死活,闷头发展,等你工业发展起来,教育普及了,人才是有了,乱世的时间也就长了,你们隋末的人口是不是死得起。你得自己想好。”

隔一会他也发了语音来说:“从军事上来说,虽然汉末死人太多,也是五胡乱华的前因之一,但是你真能埋头发展有了工业基础的话,这都不算事。你要真不在乎,其实也没什么,过几十年人口总会恢复。我的意思是,你自己受不受得了?”

刘彻想,李世民应该是受不了的,他就是南北朝至隋唐开出来的一朵奇葩,褒义的。

李世民盯着他的话出神了许久,最后知道,自己不能走这条路,他承认他接受不了。

确实死不起。以后他便没再提起这方面的事,嬴政与刘彻也不知道他最终是怎么想的。

现在他已经结束了中考,是个准高中生了。

嬴政和刘彻这几年都没怎么在西安待,也不像一开始计划的那样去了京城,李世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安排,没多问,反正他们会在群里讨论,他看不懂就问,他们也会教他。

中间还办手续带他一起去了趟北方邻国,终于摸到qiang了,李世民也很高兴,因为他初中军训没摸着。

最近他俩又会合了,刘彻回来了一趟,晒成了古铜色,说是暑假还带他出国,却不说去哪。

现在放假了,刘彻果然来带他办手续出国,李世民不满地道:“问你去哪都不告诉我,现在还不说。”

“哈哈,给你个惊喜嘛。”刘彻要办手续了终于告诉他了,李世民本来以为是去那几个能玩qiang的国家,一听目的地吃了一惊。

他们居然是要去一个……不太安定的小国。

“去了有一阵了。”刘彻开着车跟他说,“关系也走通了。你不用担心你阿母吃药的事,帮你囤足了。去那主要是真能买到老古董。”

想到这阵子的过瘾,刘彻脸上洋溢着快乐,继续道:“先不说了,你去了就知道了。”

一句话吊得李世民屁股上像长了钉子,坐都坐不住了。好容易转来转去到了地方,果然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确实种类多,连炮都能摸到!

他们现在不止是做玉器生意,经常跑国外,赚得挺多,但可能不怎么能放上台面讲,都不在群聊里说。本来刘彻以为李世民会问,不想他也不问,带他来玩就真的放开来玩。

李世民哒哒哒哒扫射了一梭子之后,又为自家李氏擅长的本事而悲哀,叹了一声:“火qiang刚出来的时候骑兵还能打,这个出来,骑射就不用玩了。”

但说归说,他还是很兴奋。哪个武将用到这样的武器会不兴奋,就算他还没上战场,但家族传承,注定是要走这条路的呀。

尤其是炮,虽然嬴政和刘彻也没弄来现在更先进的,只找人倒腾了几个老古董,带回去能不能用不好说,但能给工匠打个样。

嬴政轻轻拍着炮筒,当初实际摸到的时候,他其实和李世民一样心潮起伏难平。

跟李世民还要熬很多年不一样,跟刘彻主要对手是匈奴很难拖着炮在草原上追也不一样,如果这炮还能用,他是真能立刻用上的。

经几世积累,秦军已经是诸国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有一个问题仍然存在,他看史书时知道秦末的乱世中那也同样。

那就是大家对攻城还是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围到城内粮绝,或是利用地理环境,引水灌城。

现在有意扩展疆土,嬴政知道人口的重要,也想少死点人。如果能用,或是能及时造出来,放几炮把城墙炸塌了,战事那就简单了。威力不够也不要紧,能打进城,守城的士卒知道城墙不再是他们的倚仗时,士气也会崩塌。

火炮在诞生之后被称为战争之神,渐渐才被更厉害的武器压倒。而到了他们那个时代,它就又是不折不扣的战争之神了。

情绪波动之下,他难得的也开了个玩笑,对恨不得钻到炮筒里的李世民道:“你若再有玄武门之变,也不必安排布置,只管一炮打去,任是什么也拦不住了。”

李世民把脑袋从炮口挪开,听到这个话题出了会神,靠在炮上,低声道:“我这几年想,也许我确实应该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

“还想去瓦岗?”嬴政问。

“不是,我是想脱离父亲做点事。”

“哟,怎么了,想明白了,知道你父亲不会立你做太子了?”刘彻拊掌大笑。

李世民情绪不高的嗯了一声。他也会长大的,没那么天真了。

其实他没有完全说实话,父亲不立他做太子,大不了再来一次玄武门,对他来说这才是最便捷的路。他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如此方能更快统一天下,而上层政变对天下百姓影响很小。

可是,他已经很快了,天下人口还是从四千多万减少到一千多万。

隋炀帝的胡作非为,他不能阻止,但天下势力云立,父亲在入长安后屡出昏招,不到万不得已不放他出战,如果他有自己的势力,是不是会更容易一点?

走历史上的路,还是冒险走另一条路。如果仅关系他自己,以他的性子,早就做出决定了。只是这或许关系到天下一统的时间,李世民从一个小学生想到了一个准高中生的年纪,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他总得做点什么。

又谁说,他不能更早造反,提前结束战乱呢。哪怕提前一年结束那乱世,也能多活点人吧。

嬴政和刘彻没漏下他,淘来的古董炮有他的份,他放入了自己的空间。

回国后,仍是先回西安长租的房子落脚。刘彻站在客厅的阳台向外看去,有些感慨地道:“这次离开,我们是不会这么频繁地回来了。你呢,还继续上高中么?你要想一口气上完,我们也得陪着你过来,就得另外计划了。”

“不急。”李世民说,“如果过来就继续上,不来也没关系。”

他现在学到的知识足以教人。真正聪明有天赋的,学到初中已经可以往后自学了。他就算把高中学了,以后他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教人。

“这就好。”刘彻觉得这样挺好,毕竟他们同进同出,被绑定在一块了,“以后过来主要就是买东西补充物资。钱不够就停留多点时间。或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