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1 / 1)
实验玩儿。
就在最近,陈苇翻出了一个实验,看着材料也不过是锡和水银,还有平板玻璃。玻璃坊刚成立的时候,少府这边还不能做出大块的玻璃,但最近已经成功了,秦宫里正在陆续在窗户上安装这种玻璃,虽然还没安装到这里,但她们都知道有这么回事。
所以材料不都齐全了么,两个人各自兴奋地一击掌:“就做它了!”
这才有陈苇出宫来找锡矿石的事。
张苍一听就不答应了,“水银有毒,怎么能在宫里做,不行。你若这样,我便要禀报大王,让你从芈八子那里挪出来了。”
“别呀!”陈苇慌了,赶紧哀求加保证。
她跟芈八子处得好,兴趣相投,可不想换个成天钻研胭脂水粉吃喝玩乐的人在一起。就是这样颇对不起芈阿姊呀。
张苍看小徒弟怏怏不乐,也有点心疼,送走她后,先去给她找锡矿。
其实锡矿哪能直接做实验,他刚才已经向陈苇问明白了,干脆便帮她做到位,让工匠提炼出锡,然后再加工成锡箔。这不是当下锡矿的常规用法,但也不难,陈苇自己要做这个,已经把法子查找想好了,刚才也抄了一份给张苍。工匠按说明行事,多试几回就能做出来。
水银不着急,等锡箔制好了再说。张苍回去后想了想,还是给秦王上书了。
宫中的这位后妃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张苍一怕她们瞎做实验,一个年幼一个没谱,别回头把王宫炸上天,两条小命炸没了。二怕这位宫中的妃子也是个小阿苇这样的聪慧女子,大王现在渴求人才,可别埋没了。
嬴政看到张苍上书,也略微吃了一惊,先从记忆里搜寻出这个“芈八子”,只记得她生得不错了,别的没什么印象。然后让人去探一探她的底,看到回报时,他的嘴角也未免抽搐了一下。
这都什么啊。
很显然,芈八子求到华阳太后那里,是为了接近陈苇,方便学习。她要学数理化的原因也简单到不需要猜,因为她文科着实不太行,写文章都没好意思呈上来给他看。
所以另辟蹊径,想得到宠幸。
这都没什么,虽然嬴政确实是有意削弱楚人在秦国上层的势力,但若她真的聪慧可人,倒也不差她这一个楚女。他的长子都还有个楚女母亲呢,仍然是他最属意的太子人选。
但是,一心想给未来的子女都找个聪明母亲的嬴政,这时候看着芈八子好像已经忘记目标的行为,都觉得自己想岔了,他应该只看文章选拔宫妃就好。
他在后世就听说所谓“科学怪人”,什么计算时面包沾墨水吃了还不知道的,什么把怀表当鸡蛋煮了的,什么一心沉浸科研不通人情世故的。
他的子嗣是秦国的公子,是秦王乃至秦二世的候选,数学差一点不要紧,可不能这个样子啊。
这个芈八子,长着聪明面孔,跟陈苇学习之后,怎么越来越像个一根筋的“科学怪人”了?
第52章 汉元朔元年
汉, 元朔元年。
李世民在军中很快活,如鱼得水,他也不晓得是因为提前知道了命运因而有这种情绪, 还是自己真的天生就属于军中。反正他是没什么被命运安排之类的文青病的, 跟着卫青学习军务, 得了卫青好多次夸赞。
刘彻看书的时候, 李世民就往他案上一趴,撑着下巴眼睛忽闪忽闪的, 刘彻嫌弃地挥手:“我又不是李渊, 你回家找他夸你去。”
李世民也不以为意, 刘彻不问他自己说:“卫将军今天说我学得很快, 这样下去要不是年纪不足,出塞时都能独领一军了。我厉害吧?”
刘彻:“呵呵。”
李世民不依了,“你这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你不看史书的?”
“看啊。”
“看不到卫青向来谨慎, 待人温和, 不得罪人的?”
“切。”
李世民扭头, 又把头转回来, 挺起十五岁少年还不太坚实的胸脯, 坚定地说:“但是卫将军对我说的是真心话,我就是这么厉害。”
刘彻不由大笑,从空间里摸了个后世带来的桔子丢给他,“行了, 行了, 你厉害也是写在史书上的,何必还要仲卿来给你作证。”
李世民自己剥了桔子, 一下塞了一半在嘴里,鼓着半边腮含糊不清地说:“史书上那是成年的我, 在军中学会了打仗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卫将军说我可以独领一军,虽然只是几千人的一军,但说明我确实学到东西了。”
刘彻不怀疑李世民的能力,不过确实好奇卫青是怎么看他的,寻思着抽空问问。
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提前布置,匈奴在元朔元年初的入侵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汉朝的回击也显得更从容一些。
卫青原本以为自己最大的麻烦是安置和应付那个陛下所称的小友。没有官职,却是陛下之友,听宫中的阿姊说真的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疑是天上仙人。
卫青被塞了这么个人在身边说要跟他学习军中事务,说不心塞是假的。只是陛下交给他的任务,就像为人奴仆时接到命令一样,无论合不合理,自己愿不愿意,为了不受鞭笞之苦,都要尽一切努力去完成。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现在受陛下知遇之恩,信用之重,这样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的心意,不再是害怕遭受惩罚,而是害怕让陛下失望吧。
不过有点出乎他的意料,陛下这次随心所欲的结果居然也不差。这个爱说笑玩耍,性情开朗的少年,怎么看都是进取心强烈的人,而不是天上的仙。
卫青其实没什么时间教他,就要率军出塞作战了,他很忙呢,只能把李世民带在身边,尽量抽空提点他几句而已。
但那少年竟然真的上手了,卫青试着让他管五千人的后勤,他也料理得井井有条。
卫青十多岁才有机会学习兵法,他对兵法有自己的见解,心里觉得名将不常有,大部分人打的都是普通的仗,比的就是谁犯错少。他也没觉得自己是什么名将,所以第一步想做到的就是少犯错。
所以在他看来,能把士卒组织好,军令下达运转顺畅,那么就差不多算是个合格的将领了。当年大汉立国的大将军淮阴侯,不说那些奇谋战略,其实最初做到的,也是这一点吧。
他觉得,李世民就是年纪小点,可能真做事时还不稳定,但这么看起来,已经算合格了。
嗯……所以他做梦也没想到,都要去打仗了,他还会遇上想不到的其他麻烦。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尽管军务繁忙,但同僚宴请,他还是去了。就像刘彻说的,他不惯得罪人,另外他也想着出征在即,这时候还请客,是不是对方有什么事要请他帮忙呢?不去不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