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1 / 1)

加入书签

也还是打散分开,卓清所在的百人小队被分到两座丘陵之间,依山傍水的地方。这里炎热而湿润,因此树木杂草极多。

秦人发给他们工具,让他们砍树自己搭窝棚容身。卓清看着自己拿到的工字锯,再看看赵时拿到的斧头,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因为秦人竟然发了利器给他们。他们远离赵国,到了巴蜀之地,来的时候心就凉了,除了个别胆大或是傻的,路上根本没人逃。

这地方离开人群不就是个死吗?拿着利器又怎样,战场上都打败了,还能靠这百人小队在这种地方造反么。

他惊的是秦国的铁器怎么能这么锋利。到用了一段时间,窝棚都搭起来之后,他更是为其坚固耐用而叹息。

不要说他们卓氏了,赵国的铁官都做不出来。就是这么好的铁器,怎么战场上用的还是青铜器呢。

他把这个疑问提出来,务农为生没什么见识,一向显得比较笨的李申不加思索地说:“比青铜贵呗。”

赵时啐了他一口:“你脑子叫狗叼去了么,都发给我们随便用了,还能贵到哪去?”

这个疑问直到后来定居下来,他们与管理他们的秦人什长闲谈才知道,秦国把铁器优先做了农具用。

已经成了这个赵人村落里典的秦人笑骂:“就你们赵国,我们用青铜戈就能赢,换什么啊,不要钱的吗?上面说了,用坏了再腾换。”

一时把他们说得默然,随即又释然。算了,反正他们也是秦人了。

等搭好窝棚,秦人带他们开沟划地,一把火烧得精光,抢出时间让他们把地给开出来。这时又发了锄头铁锹等农具。

之前的斧子收回去了,新发的这些要钱,要他们以后种粮食一年一年的还。行吧,命保住了还能耕田为业,欠债就欠吧,横竖就一条命在这里。

反正田也不是他们的,只是先给他们种,一年一年的除了交租税,还得扣租金。不过有地种就不错了,他们毕竟是俘虏,说分了田给他们种,他们自己都不信——秦人都没得地发,尽管秦人要是被移到这种地方是会发地的,可他们又不是秦人。

不是高利贷就不要紧。有了田傍身,欠着债心里也有底气,比不欠债但光身子一人没有地要强。

当时已经到了冬季,但这个地方比他们赵国暖和得多,水都没结冰。在窝棚里过了一冬,这群北方汉硬是没觉得有多冷,还以为自己时间过糊涂了,根本没到冬天呢。

至春,发了麦种,来了几个当地的老农,条条款款的教他们种地,又说这里本来是种冬小麦与水稻的,他们来得晚,来不及了,今年先在春天种上小麦,免得一直吃官府的粮。

卓清他们私底下牢骚:“吃的粮也得还,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还上。”

又种马铃薯,但都没让他们多种,反而是开了很多地,一起种甘蔗。

这是他们这些平民都没见过的东西,只有个卓清不熟悉的人低声嘀咕了一句:“柘。”

卓清没吭声,李申问:“什么?”

那人说:“楚国的柘。我也没见过,只听人说过。”

卓清拉了拉李申,他猜那人是个做将领的小贵族,被俘后见没有认识的人,就没暴露身份,结果被一起送到这偏僻地方来了。

他不想惹事,万一那人自恃身份拉他们造反,岂不是麻烦,还是少打交道好。不过看那人的样子,估计也不是什么大贵,一开始干活不行,秦人估计也看出来了,只是懒得理会,最近干得挺好,还是挺从心的。

以时下的消息传递速度,有些朝廷大事与后宫八卦,能飞快地在一个月内传遍七国;但更多的小事,比如农业与工业上的变更,可能发生三四年了,连本国其他地方都未必听说。

卓清就不知道秦国还有马铃薯这种作物,他只知道蹲鸱,一种大芋头,马铃薯看上去不像是这一类的东西。

因为一路都主要吃这个,吃到烧心反胃,种它的时候卓清挺不乐意的。

七月时收小麦,马铃薯也可以收了。李申本来就是农夫,种田是把好手,比给族里冶铁打下手的卓清和游侠儿的赵时勤快多了,没事都要去侍弄自己的地。

这天把小麦铺开晒,他就去地里挖马铃薯。卓清前面收麦累了,秦人还叫他们在另一块地里种水稻,说是以后就要这两种轮种,他都不敢想收小麦再种水稻的时候有多累,趁着今年不用抢时间,他只想多休息一会。

他就躺小麦旁边的树荫底下睡觉。睡着睡着,好像听到李申声嘶力竭的喊声,喊的是他和赵时的名字,卓清一个鲤鱼打挺就蹦了起来。

快一年了,他还有战场上带下来的恐惧,第一反应是秦人杀上来了,李申喊他们逃。

但叶底光影摇曳,身边小麦金黄,一派农家丰收静好景象。卓清恍惚了一下,使劲晃了下脑袋,听清李申还在叫,他骂了一句,爬起来走了过去。

赵时也被喊来了,还有其他人走过去,秦人什长在驱赶他们:“不许聚众!既然马铃薯熟了,赶紧去挖出来。叫你们挖的地窖都收拾一下,好存进去了!”

“叫啥呢?”卓清和赵时的田就跟李申挨着,别人散了他们没走,什长就没管他们,只催他们快点收粮不要偷懒,就走了。

李申就拉他们去看自己挖出来的马铃薯,大大小小的一堆在地上。赵时打了个呵欠,看样子也是在偷懒睡觉被叫起来了,不以为然。

“不就是一路上吃的那玩意么,你还没吃够啊?”他露出了不忍回顾的表情,“开始吃着倒是不错,后来就不行了,还不如芋头。”

李申拄着锄头,身上有熟练农夫看傻子的优越感,悠悠地道:“你们看仔细,我才挖了一个坑。”

两人这才吃惊起来,这一个坑挖出来的,怕有小两斤了吧。他们对视一眼,返身去拿了锄头过来,催促道:“我们三人的一起挖吧,先给你挖出来,看有多少。”

李申还不太乐意,嘟囔着:“你们那手艺,别给我挖坏了。”

“你再啰嗦试试?”

李申力大但胆小,不敢说话了。

三个人一起把马铃薯全起了出来,跟什长要了大秤,一筐筐的去称量。

在挖地的又都扛着锄头来看,什长也不赶他们了,同样在旁看着。

“两百了,已经两百了。”

“五百了!”

“六百了!老天,还有呢!”

最后称出来七百五十多斤,这是半亩地的量,他们主要种甘蔗,别的都种得不多。众人已经嘈杂欢呼起来,虽然一路吃够了,可是毕竟吃这个挺到了阆中郡,个个都晓得这是没五谷时可以代粮的作物。

但什长脸都挂下来了,骂道:“我看李申还算是勤勉的,也才种出这个数,你们半亩地能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