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1 / 1)

加入书签

阿完也十二岁了,说长就长,快得很。你看看他缺什么,家里就带他去学,叫他补上。”

丁康终于忍不住笑了:“阿父,上次回来你还叫我回来种地。”

丁父板着脸,拿筷子敲了下桌面,“阿完读书好,我打算让他继续读。以后读不出来再下地恐怕干不好活,你们铁官不是招人要看识字吗,我琢磨要能进铁官,也算个后路。”

丁康挠了挠头,他倒真想起个要紧的事,之前因为父亲不赞同他去铁官所以没说,现在赶紧道:“阿完是什么书读得好,经书还是算数?我们铁官明年要办个学技术的学校,就教新学,学成了要是没考中,铁官收人。要是阿完算数好,我就带他去报名。”

丁父双掌一合,看向大孙子,高兴地拍了板:“阿完就是这个学得好,你给他报!”

第74章 大汉炮军初成

元朔五年。

经过技术交流, 秦、汉两边的工匠终于各自把铜炮给铸出来并试射成功。

长安武学中,赵丰已经在辞学回家和留下继续的矛盾中挣扎许久了。

当年考上武学他也兴奋了很久。武学不仅要学兵法,还要学族兄赵常曾经用功过的那些数算几何, 打熬身体也不能落下, 可谓过得极为充实。

渐渐的, 在一次次文考中, 成绩落后的同学去了北军,从曲候起步开始军中生涯。这就是赵丰一开始的目标, 他很激动, 觉得自己这时候没淘汰, 以后至少也能从司马或者校尉起步吧!

又过了些时日, 兵法成绩总排在前面的同学也去了北军,果然是从校尉开始做起。

这时候赵丰有点糊涂了,成绩好和成绩差的都有去处了, 他们这些留下来的算什么?好像共同点是……兵法一般, 数算几何还可以?

就剩他们二十六人了, 仍在继续学。

那他们会去哪呢?

元朔元年考上武学, 真正开始上课得到到元朔二年。到元朔四年初, 他还在武学上课,这跟他的预想完全不一样,赵丰每天都在想要不要回家,边境战事频频, 他要是再过几年, 壮年已过,那还能有立功的机会吗?

但都学这么久了, 他现在离开是不是太亏了?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武学对他们忽然有了安排。

原本早起练武, 然后上课。但这天排好队后,赵丰就看见外面有青年扶剑昂然而入,站到了队列之前,拿过名单开始点名。

赵丰见过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这青年虽然看着气势不弱,却没有那种经过杀场的感觉,可又跟他们这些人不一样。

不等他再多想,已经点到他了,他赶紧大声应到,便见那人一边念名一边向他盯了一眼,大概是要借点名的机会把样子先认一认。

点名罢,那青年才道:“我是北军炮尉李敢,你等从今日起,均入炮军训练,合格者为司马,不合格者退出炮军,入北军为曲候。前途就在自己身上,诸位,吾与君共勉。”

炮军是个啥东西?这是所有人一致的想法。

炮军当然不是啥东西,炮军是相对独立的炮兵而已。现在这些数算和几何学得还可以,但在兵法上学得平平,显然不能成长为一方统帅的武学学员,就被安排成为炮兵,虽然手下没兵,但享受司马待遇。以后炮兵扩建,放出去就是现成的将领。

李敢自己其实在之前都不太知道炮兵是个啥东西。

他跟着父亲守城学习战事,但在他们陇西李氏,这种程度还不能算真正上过战场,他就等着哪天得到父亲信任能在军中独立带兵冲杀呢,就被天子点名来做这个炮军校尉。

刘彻选来选去选到李敢,其实也是经过好一番思量。

跟嬴政那里不同。嬴政用王离,并不打算把王离限制在炮兵部队的位置上;王翦用自己的资历和脸面举荐自己孙子,当然也不是想让孙子局限在这个位置。

他们的想法一致,是让王离这样注定要在秦军体制中步上高位的将领,从一开始就熟悉火炮的运用。等火炮越来越轻便,能够在野战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作为统帅可以恰当的在战场上发挥它们的作用。

刘彻就不一样了,他看过史书之后,只想让卫霍活久一点,后续的将领都不能完全让他满意。这样一来,也没有特别需要培养的人才,挑人的时候,尽着炮军用人来挑就可以了。

他知道李敢因为把李广自尽的事怪到卫青身上而刺杀卫青,又被霍去病所杀。不过除了觉得李广李敢父子俩都意气用事,卫青背了老大一口黑锅之外,对这件事本身倒是没什么想法。

毕竟在大汉,不愿辱于小吏而自尽,以及为长辈和恩主报仇去刺杀位高权重的仇人,这些行为不但不受批判,社会风气还视之为正面榜样,鼓励大家学习呢。

要是李敢刺杀的不是卫青,说不得刘彻也得给他点个赞。唯一的问题是刘彻都没弄明白,他为啥会怪到卫青身上去。

从李广到李敢,都不是能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将领,也不用担心让李敢来炮军会浪费人材。

不过虽然不能为大将军,但个人勇武和基本的军事素养却没问题,足以担当此任。刘彻是不会让散漫的将领和无能的将领来他的炮军的,并且他还在考虑一件很冷酷的事情,不管他的卫霍能不能延长寿命,他的太子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卫太子”。

卫子夫已经生了儿子,刘彻本来想让她调养几年,但她确实易孕,避开排卵期之后还是怀上了,于今年年初诞得一子。虽然还没有立太子,但刘彻已经准备在卫青和霍去病大捷之后,正式立后和立太子了。

他相信卫青,史书已经给他证明了他看中的这个骑奴出身的大将军,即使得势之后,忠诚的也只是他一人。他也相信霍去病,没啥理由,因为是自己看着长大并且非常给他长脸出气!

但他不能相信那围绕卫霍和太子自然而然形成的外戚与军功集团。

看看卫霍去后他们干的那些污糟事吧!

军费都贪!

还搞巫蛊!

一群目无君上的王八蛋,搞巫蛊不就是想他死?

是,他现在是不相信巫蛊了,但他们可是相信这一套才会搞啊,还不是想咒他!

从私人的角度,他仍然可以不在意地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予以无上的信任,用他最锋利的剑来助他平衡朝政,削弱相权。

但是从天子的角度,刘彻还是要让军中有其他势力存在,免得将来太子这头再有什么不妥。

陇西李氏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家族传统的缘故,武风浓烈,广义上来看真能称一句世代为将,祖祖辈辈天生就吃这碗饭的,在军中自成一派。

就算原历史中李陵降匈奴令李氏名败,陇西李氏仍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