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1(1 / 1)
青人嘴快,率先发问:“殿下,这是准备攻伐何处?我似乎没见过这个地方。”
李世民提过倭国,但李道宗不感兴趣,根本没关注过,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没印象,李靖却知道,见李世民目光投注过来,便替他答道:“这是倭国。太子有意倭国?”
纵是他也觉得诧异。东突厥也不能说完全安分,西突厥和吐谷浑更是还没有碰过;再远了说,尽管高句丽眼下是个禁忌的词汇,可李靖这种军事家知道,迟早得拿下这地方。
这么多地方要收拾,怎么就看上海外的倭国了呢?
一时间,好几个人都起身劝说,李世民正想解释,突然发现魏徵没开口,顿时惊讶了起来,直接点名发问:“玄成,你怎么不劝?”
怎么不说我穷兵黩武啊?
魏徵被点了名也是一怔,有点茫然地起身拱了拱手,看了看同样没开口的房玄龄杜如晦,怒气起来了:怎么,都是元从之臣,殿下就觉得我蠢呗?
于是有些负气地道:“殿下前知一千年,后知一千年,自然有殿下的道理,不与臣等说明道理再议论,这是拿臣等作耍,明君之所不为也!”
所以我不劝!
李世民这才觉得正常,歉然道:“是我没说清楚。你们读过裴世清与遣唐使的记述么?”
李道宗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没读过。”
可恶,好像就他没读过,别人都读了。他偷偷看李靖,李靖也在点头。看李孝恭,同样点头。李道宗有了危机感,以后他也得多留神看太子关注什么,提前学习。李道玄比他还小,悄悄吐舌,他也没读过。
看了就好,李世民侧过身,在身后的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诚恳地说:“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很君子,我关注倭国,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地方。这里有一个银矿,总储量大量是两百吨……这里的金矿和银矿集中,黄金储量大约78吨,白银1500万吨……”
话未说完,殿中气氛已变。
那不是东宫的学士与武将,那是一群狼,勾着头盯过来,带着血腥的气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正谓此也。
第105章 陇南产业,人口不足(唐)
黄金78吨, 白银1500万吨。
大部分手下这两年已经迅速接受了太子带来的新名词,理解这个数量单位。少数不知道的,听着这上万的数量, 眼睛也绿了。
李道玄率先叫起来:“我虽没读过裴清记述, 但遣唐使逗留洛阳不去, 多与人往来, 我也听说过倭国风貌,不算什么强敌!”
李道宗到底年长些, 被李世民安排跟着李靖学习, 经历的战事不少, 沉吟道:“就是海路难行, 带不上多少人。”
众人冷静下来,纷纷称是,现在大唐国力没有恢复, 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海上远征了。李世民笑道:“不要担心, 我又不是杨广, 不会强启战端。我是想……”
他略略拖长尾音, 指了指李道宗和李道玄, “……我是想将你们封在那里,有开府治事之权。”
两人同时愣了一下,好一会才慢慢反应过来,这意思、这意思是?
“同周室分封之例。”
所有人都下意识倒吸一口凉气, 长孙无忌本能地就想阻止, 但目光落到倭国上,又是一怔。
不是, 那么远的地方,好像分封不分封的, 也没什么关系。
所有人都这么想,殿内一时诡异地平静下来。李世民见没人反对,才继续向二人述说他的设想:“倭国现今还有没被占据的地方,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先派人去探明地理,然后择一地落脚。接下来是利用其国内矛盾纵横捭阖,还是凭借武力强攻,恐怕更多要看你们自己的决定。只有等你们站住脚,我才会考虑继续派人。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会再问其他人。”
他看好这两个堂弟,所以愿意先问一问他们的意见。李世民其实有点可惜,如果不是三姐身体不好,他担心出海远征会让三姐回不来,这个机会他本来想给三姐的。
毕竟倭国大体的气候与大唐还算相似,不像南方地区会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可惜就是海路难行,三姐按原历史还有三年的寿命,现在控制着血压大概能带病延年,但他真不敢叫姐姐去出海。
至于五郎,这个算是他亲自教养大的弟弟,他还要倚为助手,舍不得放外面去。
李道宗一挺身,抱拳道:“臣愿去!”
李道玄不甘示弱,紧跟着叫道:“臣也愿去!”
他们可能年轻冲动,但他们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机会。从遣唐使那里,他们可以模糊地知道倭国是一个地方不算小,土地与人口都颇为可观的所在,虽然风俗古怪,但并不完全是个化外之地。
现在朝廷封王,早就没有汉朝早期诸侯王的权力了,更不要说西周,他们想都不敢想。
像他们这种旁支的李氏子弟,封了郡王,能有实封千户就很不错了。西周那样的分封是什么概念,那是真的国君啊!
李世民只可惜三姐不能去,没有考虑过李智云,也不光是因为他在国内还要用。还因为李智云是他同父的亲弟弟,能够在国内得到好封地,放他去倭国不像是赏,倒像是罚了。李道宗与李道玄这种旁支在国内能得的好处可没这么多,实封千户也得他们能独自领军立功才行,不然也就几百户。
倭国开始苦一苦,现在的意思当然不是把整个倭国都封给他们,但肯定也不会亏待。他俩年纪小,好好经营几十年,就是实实在在的开国之王了。
也顾不上回去细想商议,两人一冲动,当即就应了下来。
李孝恭年长些,心有所动,但没见李世民点他的名,便没有出声。实际上李世民也是觉得他年长,能力出众,想让他去别的地方。
李世民知道这其中的麻烦事还很多,怎么名正言顺,怎么倭人的部民引诱过来种地做工,都不是李道宗兄弟俩现在能想到的事,也不急,笑着夸了他们两句,又对其他人道:“诸公不要只看他们。天下极大,二十年后,诸公若是有意,我也一样不吝惜爵位,请诸公为大唐分镇天下。”
话音刚落,魏徵就跳起来了,声音洪亮震耳:“太子何出此言!当收回成令,不可擅作承诺!”
李世民:?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起身劝说,一个讲:“就算是化外之地,封与异姓终也是取乱之源,太子不可如此。”一个讲:“谁为太子出此策?当杀之!”
李世民:?
长孙无忌更是仗着姻亲关系直接扑到案前痛哭:“臣死也不离开殿下!”
李世民:????
不是,他说清楚了吧,他是说那些海外之地的吧?
他倒是知道历史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