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4(1 / 1)

加入书签

就是房租太贵,只在外城的外围,几乎是郊区的地方租了个单间,许狸平时住厂里的宿舍。

她来得巧,这家制衣厂新开,所以才会大量招女工,而且制衣用的是同样新出的脚踏式缝纫机,所有人都不会,因而招的时候只看手脚是不是协调灵活,会不会针线活就收,不要求什么特殊的技能。

许狸成功进厂,培训一周就开始做简单的缝制工作。时间长了她才后知后觉的庆幸,真是来得巧啊!她本来以为找不到工也能织毛衣卖,住下来才知道,咸阳这边民间已经没什么人干这个活了,城里人有别的活做,偶尔织一件是自家穿的。

没人织,厂里自然也不在城里收了。

还在收毛衣的地方都是比较穷的乡间,乡间妇人别的挣钱路子少,仍然愿意花时间干这个。

要不是制衣厂招工,她找份工可不知道运气怎么样,能不能找到了。

这几个月她不光学会了操作缝纫机,还暗暗的偷师学剪裁。要是大侄子有出息能做个小吏攒下钱,她就买个三四台缝纫机运回老家去,也办个小制衣厂。别说,还真得武都这样民间富裕的地方才行,换成那些穷一点的地方,成衣没人买的。

新开的制衣厂是独门生意,咸阳的人当然也买得起成衣,生意一时火爆,许狸她们加班加点的干,工钱都落下不少。休沐日,许狸便带着钱回去,准备带侄子出去一起吃点好的。

不过她回许衍租的屋时,许衍还有活没干完,一叠声的:“很快就好,等我一会。”

他租的人家闲置的空屋,摆了张榻,加上桌椅衣箱就没多余地方了,许狸只能坐在榻上等他完工。

校对人家的稿子要用铅笔圈出来。他们武都平常用的也是铅笔,很方便,许狸看着侄子刷刷的写,突然想:这铅笔应该也有作坊在做吧,这么多人用笔,作坊的生意一定很好。

她觉得自己来咸阳没多久,已经满脑子都是挣钱的事了。好多事都还没有传到武都,她不贪图留在咸阳,要是能回老家办这些作坊,一定能赚到钱。毕竟她现在知道了,武都人不比咸阳,但比比其他地方,真的挺有钱的。

就是本钱难弄,咸阳居大不易,可能是人口聚集得太多,现在住处没有井的话,连吃水都要买。也难怪这边工厂的工钱都比别的地方高,铁官的工人最少都能拿八百钱了。

许狸在制衣厂就是普通的女工,工钱都开到了四百五。实在是物价都贵,带着工钱一起涨了,吃穿用的使下来,余钱其实还是那样。

现在他们的宽裕是说吃住都有了着落,像今天这样还能出去吃顿好的,甚至能余些钱存起来备用。

但想办点什么事,那就远远不够了。

钱啊。她沉重地叹气,看侄子停了笔,拿刀削起了铅笔,提醒他:“看着点,掉衣服上脏。”木屑还好,里面的笔芯一不留神就涂黑一片,掉地上倒不要紧,不小心落在桌上抹在衣服上才讨厌。

等许衍校对完,年岁相差不大的姑侄俩出去美美吃了顿他们眼中的大餐,再回小屋休息。许狸嘱咐侄子:“我工钱够我们两人用了,你还是读书重要,接活不要太多,知道么?考上了就什么都有了,不差现在挣的这点小钱。”

许衍捻着笔在指间转,笑着安慰装出大人模样的姑母:“今天接的是人情,刚来没钱的时候人家照顾我才给我校对,现在我不好意思推。姑母你知道的,我有别的法子赚钱。”

“嗯。”许狸点着头,目光落在他的手上,忽然忘了要说什么。

“姑母?”

“嗯……”许狸迟钝地应着,从他手上把笔拿过来,左手拇指与食指圈起,将笔放进去转动,有点兴奋地问侄子,“你看,要是做个盒子,把刀片这样放,是不是能转着削?削下来的碎屑落在盒中。这样好不好用,算不算发明,能不能申请你说的那个专利?会有人买吗?能卖多少钱?”

第109章 沛县诈骗集团?(秦)

许衍不能确定小姑母想出来的这个削笔器能不能受欢迎卖得出去, 因为大家用刀都用得很习惯了。不过他也觉得,如果削下的铅笔屑能全落在盒子里的话,应该会有人感兴趣的。

削铅笔跟过去用刀刮去竹简木牍表层的错字不一样, 以前那只是木屑竹屑, 一掸一吹就行了。现在木屑里混着中间笔芯削下来的碎屑, 一掸就是一片污黑, 只能小心地削在纸篓里,用得多的话还是挺麻烦的。

一起落在盒中就很方便了, 结束后直接倒掉就可以。

两个人年岁相近, 都不大, 出门在外没父母兄嫂管着, 虽然没多少钱,冲动起来颇有点不管不顾的架势。许衍回忆起自己在案例里看过的专利申请人,找到几个善于打磨刀具, 善于做些小玩意的铁匠和木匠, 打听了一下为人后, 选了一个人品过得去的张铁匠, 跟他商量能不能一起把这东西做出来去申请专利。

张铁匠也有兴趣, 一拍即合,很快把东西做出来了。一个木头做的盒子,一面开口方便铅笔伸入,中间镶着刀片用来卷削。

做出来还要调整, 除了刀片要做得薄而锋利之外, 主要是得调整刀片的角度,还有保证削笔器的精度。现在铅笔杆都是机器削出来的, 能保证大小统一,所以削笔器也要保持一致, 能让刀片准确地贴合笔杆,顺畅地卷削。

许狸不是木匠也不是铁匠,这个发明是她灵机一动的念头,后期的调整几乎都是张铁匠完成的。

亏得许衍谨慎,张铁匠确实人品过硬,最后还是按开始说定的,许狸占六成,他只占四成,一起去申请专利。

不过接下来的事还要靠许衍。

张铁匠手工做出来许多样品,一起送到他那去,一个大包裹,屋里更没处下脚了。

头天拿到,第二天他就装了三个在身上,带去了学室——不是不想多带,是做出来有一个拳头大小,实在不好拿了。

上课时不多说,下课时他拿出故意没削已经秃了的笔,用削笔器慢慢刨,果然引起了同学的注意。

“我在家削笔时不注意,总落在桌上污了衣袖,被我小姑母骂了几次,然后她想出来的主意。”他笑着说。

“给我试试。”

有这烦恼的不止一人,同学们都借过来用了一遍,上课了才哄然而散,让进来的数算老师注意到了。

“在做什么?”

许衍站起来,老老实实把同学们试用他的削笔器的事讲了,老师当时没说什么,下课也跟他要去,放学时才还给他,还问:“你那里还有么?怎么卖?”

许衍赶紧双手奉上,恭敬地道:“我家里还有,正在找愿意买专利的人,一时没有卖的,老师先拿这个用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