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19.武器的代差(上)(2 / 2)
而且点燃的火绳本身就会给士兵和部队带来大麻烦,在黑夜和大雾等视野不佳的情况下,点燃的火绳会直接将士兵和军队的位置暴露给敌人,其效果酷似喜欢在夜战中叼个烟头的非洲士兵。
其次就是要保证当扣动扳机时,燃烧的火绳能够正好对准火药池,而火绳会随着燃烧不断变短,这就意味着需要士兵不停地调火绳的长度。
尽管为了降低火绳燃烧速度,会提前用木灰、石灰将火绳浸泡晾干,经过处理后的火绳可以缓慢阴燃,燃烧速度会变慢一些,但也只能稍微降低一些士兵调整火绳长度的频率而已。
最后就是火绳枪的操作步骤实在过于繁杂,就连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对于使用火绳枪的记录,都分为了十个步骤,训练有素的戚家军尚且如此,其他明军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关于明军所使用的火绳枪的缺陷,在十年前明军和建奴的萨尔浒之战中,可以说是暴露的最为明显的一次。
萨尔浒之战开战之时,正好雨后初晴,湿度很大,明军的火绳火药都需要进行烤干,否则便无法射击。
而且就在刚刚开战不久,还不等明军处理好他们的火药和火绳,便突然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内,难分敌我。
可明军看不到建奴,建奴却能通过明军点燃的火绳和火堆、火炬看到明军,只要朝着火光射箭,就能箭无虚发,每发必中,建奴越战越勇,明军却成了活靶子,只有挨打的份儿,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