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玉不琢不成器(1 / 2)

加入书签

叶晨说三角眼这伙人是小卡了咪不是无的放矢的,绺子最猖獗的时候,可以说是遍布整个东三省,当时从漠河到山海关,到处都有土匪活动的痕迹。

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八年之间剿匪的高峰期,东北的大地上曾经有过各种各样令人记忆犹新的胡子,连国党发了委任状的“上将”都有好几个,堪称东北绿林的一个梦幻时代。

早在清正府内忧外患之时,东北土匪就乘势而起,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据学者研究,东北土匪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重要时期:

一、从金匪到绺子。在清咸丰年间,土匪发展进入了初级阶段。犹如初生的朝阳,逐渐在东北地区崭露头角。

那时,太平军的起义使得驻扎在东北的八旗军大部分都入关作战,一度导致关外兵力空虚,土匪们便趁此机会崛起。

再加上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溃军四处流窜进入关东,他们的人数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主要集中在海林、宁安、穆棱一带这。

二、白熊脚盆战争到脚盆侵占东北期间,可称之为土匪发展的中级阶段。由于连年的战乱,上万股土匪如同蜂拥四起的蜜蜂。

据统计,当时东北的土匪拥有枪支一百八十万条。这些成为土匪的人,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自愿落草,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义勇抗日,而更多的是打家劫舍。

当时的土匪头子主要有亚满洲、常山好、树林、九彪等,而夹皮沟成为了土匪的根据地。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部分土匪出于民族大义,也曾拉出人马参加了抗联。

三、一九四五年脚盆战败投降之后,则是土匪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原“伪满洲国”的兵团及各部伪军随着脚盆投降而解散,使得东北正权出现了“真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