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刘向(2 / 2)

加入书签

刘向的散文奏疏叙事简约,理论畅达,以《谏营昌陵疏》为例,这篇奏疏纵论古今薄葬之理,厚葬之弊。文中先引用《易》中的话语,强调“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接着通过列举古代圣君贤王的事迹,如孔子论《诗》、孝文皇帝薄葬等,说明富贵无常,厚葬易招祸端。然后详细阐述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帝明王贤君智士的薄葬之举,为成帝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最后指出德厚者葬弥薄,知深者葬愈微,暗讽成帝的昌陵工程劳民伤财,希望成帝能听从劝谏,停止昌陵建设。刘向的这篇奏疏见解深刻,语言简洁,文笔生动,舒缓平易中见深沉恳切之情。

三、思想主张多元

(一)义理象数兼具

刘向的易学思想呈现出从义理阐发到象数灾异的转变。早期,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主要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例如在《上封事》中,刘向主要借助《诗》《春秋》来劝说汉元帝灾异的发生源于宦官、小人的专权,对于《周易》的引用则从义理方面说明君子、小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后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他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

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刘向出身《鲁诗》世家,但学问中杂有齐学成分。萧望之、周堪皆有齐学背景,且当时齐学、鲁学的壁垒并不森严。刘向的易学思想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多元性。

(二)读书治学理念

刘向主张学以益才,他在《说苑?建本》中引用子思的话“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强调学习是增长才干的“磨刀石”,要想增加才干就需要加强学习。针对西汉当时士大夫不学无术浮躁的风气,刘向规劝时人要重视学习,切勿懈怠懒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