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寻找自我(2 / 2)

加入书签

绘画对于晓如来说,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她所参加的绘画班汇聚了形形色色的学员,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亦有安享晚年的退休老者。在这个多元融合的小团体里,她深深领略到了不同的思考模式以及对生活的热忱。

在绘画课程中,老师引领众人学习素描技巧。晓如手持铅笔,凝视着眼前的景物,聚精会神地探寻着光影的微妙变化。她惊异地察觉,从前的自己竟然从未如此细腻地洞察周遭的一切。一片叶子的细微纹路、一只花瓶的优美弧度,都在她的笔触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当她圆满完成自己的首幅素描画作时,凝视着那由黑白灰三色交织而成的画面,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简单的画作,更是她全身心投入去感知世界、抒发自我的结晶。

她还尝试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从写实到抽象。有一次,老师让大家自由创作一幅抽象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晓如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自己过去几年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她拿起画笔,在画布上肆意挥洒颜料。红色代表着她曾经的热情和爱,蓝色代表着她的孤独和迷茫,黑色则是那些痛苦和压抑的时刻。当她完成这幅画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通过绘画释放了很多内心深处的情感。

书法也是晓如寻找自我的重要部分。她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练习,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韵味。她坐在书桌前,铺好宣纸,蘸上墨汁,专注地书写着每一个字。在练习楷书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严谨和秩序的美。每一个字的结构、笔画的长短粗细都需要精心把握。她常常为了写好一个字,反复练习几十遍。

随着对书法的深入学习,她开始研究不同书法家的风格。她欣赏颜真卿书法的雄浑大气,也被赵孟頫书法的圆润清秀所吸引。她试着模仿他们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

除了这些兴趣爱好,晓如还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她不再局限于家庭杂志或者育儿书籍,而是涉猎广泛,包括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她在图书馆里度过了许多安静的午后,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

她读《简·爱》,被简那独立自主、追求平等的精神所打动。她意识到,女性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她也读尼采的哲学着作,那些充满力量和深度的文字让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心理学的书籍中,她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在社交方面,晓如也有了新的突破。她不再仅仅局限于和家庭主妇们交流育儿经验或者家长里短。她开始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交聚会,结识了不同领域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