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厚积薄发(2 / 2)

加入书签

成田胜并不觉得这两年对森高千里的“不管不顾”是在浪费她的才华,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年的经历,森高千里才能够下定决心走上这条商业化的道路。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她又怎么知道自己得先迎合市场进而走出自己的创作歌手之路?

事务所的宣传策略和营销手段确实非常重要,但艺人本身的性格和资质也不能够被小瞧。三石事务所与森高千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进入六月,天气越发沉闷湿热,与此相对的是人气火热的六本木一带,几乎一大半迪斯科舞厅每晚都会循环放送森高千里版的《17才》。一些成长在石油危机、又在泡沫经济时代上大学的年轻人们,或许听说过南沙织之名,但他们的青春并不与这位初代偶像挂钩,而是山口百惠、松田圣子还有中森明菜。

并不是所有人都听过发行于1971年的《17才》,只有那些出生于50年代的“团块世代(団塊の世代)”才会把这首歌奉为青春之歌。在泡沫时代里度过了大部分青春的“冷漠世代(しらけ世代)”、“泡沫世代(バブル世代)”的眼中,自己的青春是由校园暴力和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共同组成的。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洋溢着欢乐、积极以及享乐氛围的欧陆舞曲最是煽动人心,这也是为什么森高千里的《17才》在发行后的两周时间里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人不太喜欢欧陆舞曲,比如说中森明菜,她总觉得这种音乐给人一种世界末日降临前人们最后的狂欢的感觉。随着泡沫经济走向巅峰,很多人都渐渐意识到事情很不对劲,这个社会越来越疯狂病态,大家开始惴惴不安,可是所有人在明面上都坚信曰本经济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对未来的担忧全都埋藏在心里,人们开始抓紧时间享乐,就好像在死亡降临前的最后一刻,人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疲倦地狂欢着、跳动着,然后等待着被突然宣判死刑。

不过森高千里的这首《17才》倒是让中森明菜收回了对欧陆舞曲的偏见,要知道她以前还编排过成田胜的那首《Intothenight》就是为迪斯科舞厅而生的歌曲。《17才》这首歌没有表现出煽动人们纵情声乐的企图,更像是森高千里在展现少女独有的阳光青春之风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