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代文炮灰16(1 / 2)

加入书签

知青院隔壁的刘家是逃难到丰收村的,之后在村里定居,要不是家里两个儿子都参军了,村里也不会接纳他们给他们分地。

如今两个儿子都没了,媳妇也改嫁了,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子一个孙女过活,最大的孙子才十岁,能帮家里干不少活,老两口却舍不得,宁可自己多干点,也不想长身体的孙子累伤了。

平时除了完成村里的活,他们还在山里划给他家的边边角角种些其他东西。

主要是粮食,辣椒也种了不少,他们以前喜欢寄辣椒酱给部队的儿子,现在不用再寄,但还是会做,用来跟知青换东西,有时也帮知青牵线跟村里其他人交易。

村里人都说刘家的位置好,却不想当初正因为排挤外来的刘家,才让他家住在偏僻处。

知青院的前身也是一户外来户的宅子,哪怕在村里一向低调,村民也知道这家有点家底,后来还传出他家有人在外国。

这话传出来没多久,这户人家就不见了,也不知是死了还是跑了。

镇上也来人找过,还把空宅子给砸坏了大半,没法再住人。

后来知青下乡,村里要给知青安排住处,村干部商量后就挑在了这里。

也是因为如此,知青院的几面墙颜色不统一,有的刷了白灰有的是黄泥土墙。屋里家具没有一件,床都是用砸坏的门板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