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1 / 1)
('
召,还不速速把门打开放我们出去!”程咬金冲着左金吾卫吼。
李世民伸手制止了下意识就想要去开门的左金吾卫。
“用不上,你就在那说。”
程咬金直到现在还是很义愤填膺。
他指着说书人很大声的说:“陛下!这个刁民居然敢编排你!”
“小声点。”李世民揉揉被声音震的发麻的耳朵。
“他说陛下逛青楼!”程咬金的声音掷地有声:“臣气不过才将他打了一顿!”
李世民:……
尉迟恭:……
李靖:……
在场所有知情的人:……
是的。
程咬金还不知道这是。
他固执的认为这是说书人对李世民的编排。
意在诋毁李世民的名声。
现场死寂一片。
落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尉迟恭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顿时。
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盯着尉迟恭。
尉迟恭:……
早知道就忍住了。
“草民并没有编排陛下!”
那说书人鼓起勇气 为自己辩解。
万一李世民真听信程咬金说的,把自己砍了可该咋办!
事到如今,说书人也知道程咬金他们都大有来头了。
他有些后悔。
早知道当时就息事宁人了。
也不至于闹到现在这么大。
李世民当然知道他没有编排自己。
正因为他没有编排。
他此刻才会这么为难。
偏偏李世民还没发话。
那边程咬金又嚷嚷起来。
“你还敢说你没编排!难道你的意思是陛下真去逛了青楼?!你亲眼所见?!污蔑一国之君,合该诛你九族!”
李世民:……
尉迟恭:……
秦叔宝:……
在场所有知情的人:……
梅开二度。
程咬金又把大家给 干沉默了。
程咬金的粗神经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看到秦叔宝欲言又止的看着自己。
他突然大惊失色。
“难道陛下真的去逛了青楼?!不应该啊?我怎么不知道?陛下背着我偷偷去青楼??!!”
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无话可说了。
程咬金声音再大一点,全世界都知道他李世民逛青楼里。
哪怕他其实真的只是进了个门而已。
无人在意。
李世民站起身把还在地上的说书人扶起来。
说书人简直受宠若惊。
“这件事朕会给你一个交代,定然不会叫你平白受这委屈。”
说书人自从知道这群人都大有来头之后,一开始想着要如何如何惩处程咬金他们都心思也歇了。
都是大人物,不是他这平明老百姓惹得起的。
惹不起躲得起。
他决定息事宁人,然后换个茶楼 再说书。
李世民拍了拍说书人的手做安抚,然后转头看向了程咬金。
程咬金接收了李世民的视线。
不情不愿的朝着 说书人做了个揖。
', ' ')('“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是我不对。程咬金在这给先生赔不是了。对不住。”
说书人只愣在原地。
他是程咬金。
程咬金给我赔不是了。
我是谁我在哪?
说书人虽然知道他们身份肯定不一般。
但他没料到那人竟然是程咬金。
活的程咬金!
见说书人迟迟没有反应。
李世民温声问说书人:“可是不满意?”
言罢又淡淡的说:“言辞不够恳切,重来。”
“不不不。”说书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这事草民也有错,不是右武卫大将军一人之过。”
没人知道。
这说书人是程咬金的狂热粉丝。
不过大概今日之后,这股狂热会慢慢褪去了。
说书人这么一说,李世民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尉迟恭。
尉迟恭装鹌鹑装得很好,李世民都差点把他给忘了。
“怎么,尉迟大人,还得朕请你么?”
尉迟恭麻溜的就给说书人做了个揖。
“对不住对不住,一时冲动。等我出去了就请太医给你瞧瞧。药费我全包了。”
“稍后朕会叫太医来给你瞧瞧伤。”
李世民安抚好说书人以后下达了对尉迟恭和程咬金的责罚。
“闹市伤人,目无法纪。一人伤二十军棍。停俸三月,做为你们把人家摊子砸了的补偿。”
说书人简直受宠若惊,“不不不,这使不得……”
“这是你应得的。”
李世民面对老百姓的时候一个语气,面对自己臣子又是另一个语气。
左金吾卫前来请教何时行刑。
李世民声音很冷。
“何时行刑还要朕教你不成?即刻!”
“那左武卫大将军和兵部尚书……”
“同僚犯错不加劝阻,五棍。”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纯纯的无妄之灾了。
但秦叔宝 和李靖也不能说什么。
跟着程咬金、尉迟恭就一块受刑去了。
李世民等到太医为说书人诊断完,说没什么大碍后,亲自送他出去。
“补偿你的银钱不日便会送达你的住处。”
送走说书人后李世民又命太医去看看程咬金他们。
李靖和秦叔宝那五棍就是意思意思,做给外人看的。
程咬金和尉迟恭的二十军棍倒是挨得扎实。
太医给他们一一上过药后,李世民把人一一扶起。
“今日之事,诸位爱卿不会怨怼于朕吧?”
“臣不敢。”
“朕若不罚你们,难免叫人以为王族公卿便可凌驾于百姓之上、律法之上。补偿那说书人的款项,便从朕的私库拨。”
“谢圣上恩典。”
李世民又将四人好一通安抚,特别是李靖和秦叔宝。
精疲力尽的李世民回到宫中,只觉得一丝 安生日子都没有。
今日之事长孙无忌他们还不知道。
一想到长孙无忌他们知道此事之后的场面。
李世民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处理完说书人的事还没几天。
就又有急报传来。
扬州。
闹蝗灾了。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已经是三天后了。
长孙无忌他们几个商量了好几天都没能争出个结果来。
魏征认为,当务之急是调粮支援回扬州。
长孙无忌则以为应该想办法对付蝗灾,避免蝗灾为黑更多的州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 以为应当尽快派人去扬州查探情况,大灾之后接大疫。
四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法说服谁。
李世民就这么看着他们吵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