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 / 1)

加入书签

('

,还被魏征骂了然后把台子拆了。二凤本来就是个哭包,这下更忍不住了。”

“刚刚是不是有同学问为什么叫李世民二凤?因为他自恋呗。写了篇《威凤赋》自比凤凰,刚好在家排老二,就叫二凤了,要是行三的话就是三凤。还真别说,别的皇帝都是把自己比做真龙天子。咱们二凤是真凤天子。”

“本来要是按部就班就这么走下去的话,太子是李承乾的。跟李治是没什么关系的。李世民培养李承乾也是奔着传位那条路去的,给他派的老师也是个顶个的人才。”

“但是长孙皇后逝去以后,事情的走向就开始不对了。长孙皇后还在时,那叫一个父慈子孝、其乐融融。李承乾也没辜负李世民的期望,李世民交给他所有的事情他都能很好的完成。”

“结果长孙皇后刚去世三年,李承乾就跟他老师李纲一样,得了足疾。也许病痛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又或者是他迟来的叛逆期到了,这时候李承乾也就二十岁。他开始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了。”

“李世民的想法估计也是小树不修不直溜,他儿子有可能是误入歧途了,那就给他多派几个德行好的辅臣 ,日夜的说,让他沐浴在知识和品德的海洋里,这样他儿子肯定能变回原来那个能堪大用的儿子。”

“事与愿违。有的时候辅臣太正直了也不是好事。特别是辅臣还很死板,不知变通。本来李承乾这边就叛逆,完事那边一举一动还被人盯得死死的。他稍稍做一点事情,就会被痛斥不思进取沉溺享乐。”

“人一直处在高压的精神环境下是会爆掉的。然后李承乾就开始养男宠了。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他和李世民的父子情走上了不归路。”

“李世民哪能受得了好大儿搞这个?他记忆里的好大儿7岁当太子,11岁开始宜令听讼,13岁就能监国。结果好端端的好大儿去和男宠厮混了,还给 男宠起名叫称心,这李世民能忍?”

“当即李世民就下令把称心给杀了。也不知道李承乾是真的非称心不可还是纯纯叛逆期到了就想和李世民对着来 ,他开始疯狂思念称心,这让李世民心里加倍不爽。”

“后来李承乾不但没有理解他爹的苦心,反而玩男宠玩得变本加厉。李世民知道了肯定又是梅开二度,直接痛下杀手。完事这次李承乾比上次还过分,他朝都不来上了。”

“李承乾这么胡来,不是没人劝李世民换个太子,但是李世民就是不愿意,从这也能看出来,他确实是喜欢李承乾的。但是李承乾不领他爹的情。他最终走上了造反的不归路。”

“李世民的儿子不算少,光是长孙皇后诞下的就有三个。他虽然打定了主意不换太子,但是这事李承乾不知道啊,他就想先下手为强,把自己最有冠军相的那个弟弟弄死。这样一来他的太子之位也很稳固。”

“结果他失败了,他没能把他老弟整死。完事咱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打算逼宫了。我猜他是想学他老爹,来个玄武门2.0。那问题是李世民什么水平你什么水平呢。”

“毫无疑问的,失败了。李世民震惊,李世民不敢置信,;李世民心很痛,他花了那么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好大儿居然想提前把他送走。但是李世民还是舍不得杀李承乾。”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真爱他的崽啊,一般像是这种造反的除了弄死就是弄死,基本上没有第二种选择,但是李世民想留李承乾一命。按照律例,李承乾肯定死路一条。”

“但是李世民既不想带头违反法律又不想他的好大儿丧命,这时候就轮到大臣们上场了。大臣就是皇帝的嘴替啊,有什么皇帝想说但是又不方便说的,那就让大臣来说呗。”

“为了以防有人get不到自己的意思,李世民还乌泱乌泱的喊了一堆人来商量。连长孙无忌都在,毕竟是孩子亲舅舅,说不定能拉一把呢?结果李世民就体会到了,满朝文武百官,竟无一人敢言。”

', ' ')('

“这种板上钉钉的事有啥可讨论的呢?但是大家伙 都是聪明人,李世民既然要讨论,那就是想要另外一个解法。知道归知道,但是这些大臣们不愿意吱声呢。”

“最后还是有人站出来满足了李世民保李承乾一命的愿望。因为这个李世民后来还给他升官了来着。”

“最后的结果就是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世民要另外选太子。长孙皇后总共给李世民留了三儿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承乾想弄死的就是李泰,只不过没得手,那李世民还想要好大儿的命,肯定不会选李泰当太子,就这样,太子之位落到了李治头上。”

[李承乾真的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么叛逆和他爹派个他的那些辅臣也脱不了关系吧,那些人真的太恐怖了,好像李承乾呼吸都是错的一样。]

[确实,明明一路顺风顺水,结果突然就跟中了邪一样。]

[盖个房子会被骂,和宦官玩一下也会被骂,还被拿去和胡亥相提并论,这谁受得了。]

[该说不说,那时候就是这样的,他老子耽于享乐也会被骂。]

[哈哈楼上,你让我想起李世民玩鸟被魏征撞见,李世民怕魏征说他就把鸟袖子里,结果把鸟捂死里。]

[这压力也太大了吧。]

[你以为皇帝的位子是那么好坐的,天天想着吃喝玩乐那你当个鸡毛皇帝,做王爷不是一样能吃喝玩乐?]

“李治比起他爹,也不能说海了去了。只能说他爹确实太拔高了,他有点不够看,而且 李治身体也不太好。李治一来,那么相对的,武则天也要来了。”

“武则天本来是李世民后宫的才人,李世民去世以后就削发为尼入了感业寺。一般来说这就是一个才人正常的一生了。但是李治他喜欢武则天啊,李治孝期一过,他把 武则天又接回去了,封了昭仪。”

“有关武则天掐死自己女儿只为诬陷王皇后这个事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这么写的,但是旧唐书和唐会要又没这么写,就写 公主无辜暴毙。这个事咱们就姑且不讨论。”

“公主死了,王皇后倒了。武则天即将开始她的女皇之路。其实武则天能成女皇也脱不开李治的扶持。长孙无忌他们都势力太大了,压的李治动弹不得。所以李治要选一把刀,让他们互相争斗。”

“武则天就是李治选的刀,选好了刀,就得见血。长孙无忌和褚逐良等人都成为了磨刀石。随着关陇集团的权臣逐渐被李治清理出场。皇权再一次被集拢,回到了李治手中。”

“清理掉权臣集团以后,李治的头风就开始频频发作无法上朝。武则天开始代为处理政事,李治也不是没想过把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