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2 / 2)

加入书签

项羽在逆境中高歌猛进,而沛公却在攻打昌邑过程中屡次失利。不过史书对这次记载却有较大的出入,《汉书.高帝纪》说:“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但是,《史记.高祖本纪》却称:“并攻昌邑,昌邑未拔。”一个说攻破了昌邑,一个说没有,究竟什么情况呢。咱们猜测一下哈,估计沛公增强实力后,信心满满,他还联络了魏将皇欣、武满,一起合兵攻打昌邑。“破之”一说,可能是重创了昌邑,差点拿下,但是并没有攻克。

就在沛公联合魏将强攻昌邑未拔的时候,巨鹿那边传来消息。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王离的长城兵团。这个好消息让沛公有些着急了。急什么呢?就是楚怀王的那个允诺“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沛公非常在意这个关中王,他必须争分夺秒比项羽先攻克关中,拿下咸阳。否则就与“关中王”失之交臂了。

沛公等不得拿下昌邑,他决定主动放弃昌邑,转道向西。由于彭越不愿离开家乡,沛公便让他便留在巨野泽牵制昌邑守军,自己则率部众绕过昌邑。

沛公打仗很有一套,他从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常常是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绝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耗下去。尤其是手中兵力有限,怎样利用手上有限的兵力,将其运用到极致,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是他运筹帷幄优先考虑的事情。

你说这是游击战也好,说是流寇也罢,沛公这个战术还相当管用。从沛公直接指挥的战斗来看,胜率之高在楚将里面还是相当罕见的。

沛公绕过昌邑后并未直接西行,而是向南绕了一下。是避开强敌还是迷惑秦军不得而知,反正自从砀县出发后,这支西征军便神龙见头不见尾。从砀县西征开始,在杠里击败急于北上的王离部后,没有西进,而是南下攻打昌邑未果,便返回栗县休整,然后再次北上攻打昌邑,仍旧未能攻克,于是向南拐弯,神不知鬼不觉绕到了高阳。

在高阳,沛公又捡了一个大便宜。这个便宜跟一个宝贝人才主动投靠他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