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蹈义断尾(1 / 2)
杨之江和司机在馆门口等了近半个小时,才见郭大军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他将自行车放在门岗旁,与里面的警卫打了个招呼,便上了面包车。
面包车沿着中山大道,一路向北开,出了中山门,左拐,然后沿着明城墙旁的一条小道,向前开了五六分钟,便转进了一条支路上,又向前开了约半公里,就见到紫金山麓近在眼前。
车子忽然缓缓地停了下来,坐在后座的杨之江,连忙打开车窗,将头探出窗外,只见十几米开外,有一条三米宽的溪流横亘着。虽说上面搭有一木桥,但桥面破旧,且较为狭窄,于是只好让司机将车停在路旁等候,自己则与郭大军一起下了车。
过了木桥,前面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路的两旁,稀稀拉拉栽着一些不知名的树,外面是一片片刚收割不久的水稻田。
两人一脚深一脚浅地向前走了十几分钟,一个偏僻幽静的村落,慢慢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村落不大,犹如一块被深藏在紫金山麓的碧玉,绿荫幽幽,草木缤纷,静谧无声,偶有鸟鸣犬吠之声传出。
村庄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毫无规则地散落在各处。行走在村内,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韵气息。在村子的中央,有一偌大的椭圆形水塘,水塘的北侧,一地势稍高的地方,赫然矗立着一棵虬曲苍劲的古树,几只鹭鸟栖息枝头,甚有点“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之气象。
古树旁有一庭院,一眼望去,虽是青砖黛瓦,高墙飞檐,但早已是铅华洗尽,残垣断壁了。
两人来到院前,敲门喊许久,见无人应答,便从旁边围墙的豁口处跳了进去。
院子深处,是一栋两层的木质小楼,门厅游廊,雕刻木柱,精致细腻,绽放着昔日的荣耀和光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