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偷渡(1 / 2)
黄鹤春没停留多长时间,他的航程安排非常紧张。李林杨这边只有三十多人的红旗军,肯定是不够用的,而红旗军第二批五十二人的部队,此时已经完成了所有科目的军事训练,必须及时的转运至北部湾。上次战斗中受伤的石强,被布莱克号带到李家坡养病。根据李家坡教育的情况,李林杨决定让石强在伤养好之后在学校担任体育老师:内容主要是队列训练和跑操。
几个法国人以及七八户的教民,被全部塞到了船舱中。教民们会被扔到南非班达城。法国人会被扔到某处荒岛。
看似不够文明,但文明需要成本的!比如盖个监狱?
故此这已经是最佳方案。
涠洲岛这个基地,必须保密!
随后,李林杨再次明确了“海军”指挥序列,炮兵班长王选为舰长,战斗有关的事宜归他负责。船长为黄汉升,航海事宜归他负责。此外辎重班一名战士和一名旗语兵也被分配到了牛崽号上。注意,这个旗语兵主业是养信鸽。
人力还是不够!不得已又在涠洲岛的渔民里又招募了十几名水手。尽管已经说明,牛崽号是军舰,但岛上的年轻人并不畏惧!为了每个月四块银元的军饷,他们甚至是踊跃参加红旗军。这样牛崽号凑足了四十人(不全是上舰的,部分承担港口任务巡逻任务),具备了基础战斗力。
在准备出征的十几天以来,战士们除了学法语,还帮助牛崽号装上了两门克虏伯三寸炮。
话说,这两门三寸炮,准确的来说只是炮管总成是克虏伯生产制造的。实际上就是清末相当出名的陆军用的行营炮。李林杨设计的炮架,可三百六十度旋转,在这个时代俗称磨盘炮座。而且还加装了气体缓冲装置和弹簧复位装置,勉强称得上是速射炮了。
这个气体缓冲装置,乃是李林杨绞尽脑汁的设计,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尾部开口的普通气缸,特别之处在于尾部的小孔处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单向阀,而且单向阀的中心还有一个极细小的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