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战乐亭 1(1 / 2)

加入书签

由于日军部署和行动的无厘头,李林杨费了很大力气算是看明白了:第四师团占领了一个底边十公里,东西十五公里左右的一个三角形地带。然后向北伸出了一支拳头(第五师团一个支队),再然后向西南伸出了一个触手--乐亭。

李林杨都为日军脑补了许多战略,甚至想到日本是不是打算在这个三角地带搞个殖民地租界什么的,根本就没想到日军第四师团竟然能保守到这个程度!

但无论是滦河口和滦河岔入海口老浪窝,其实都不适合做大型的港口的。第四师团这支生力军,驻足不前,辛勤的如同小蜜蜂一般的在修港口!李林杨一贯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认为是第四师团“太窝囊”,把敌人想的太弱智,会犯错误的!毕竟是日军战前仅有的七个师团之一,也是当前日军八个师团中的主力。

那么,深层次的原因何在?

红旗军的参谋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后勤。

辽西走廊,日军攻击速度极快,到了山海关,兵锋被挫,原因并非是被北洋水师给炸了一通,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是打不过,而是后勤跟不上!

日军以七个师团(目前开战之后是八个)的兵力发动国战,兵力严重不足,不仅要维持朝鲜半岛的治安,还要严守辽东半岛,更要看守辽南的物资通道。要知道辽南各地的清军并没有被消灭,甚至连盛京还都在清军手里,上千公里的物资转运,没有那么简单的!

别看日军已经是学习了西方军事,但身处几个小岛,不免养成了“地小狭隘”的战争思维,让日军根本不适应这种规模,这种作战地域广阔的战争。

没有铁路,陆地上转运物资的难度众所周知,所以,第四师团必须加紧速度修筑港口。(在山海关以北,日军也在修港口)

日军攻击节奏脱节,给了清军重构防线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