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进京(2 / 2)
制衣业的上游自然就是开品牌专卖店,刘峰给自己的品牌店定位是青年潮服,小资情调的款式和价格,比较时尚但又没有奢侈品那么昂贵的价格。
特区初创的两个店,生意都不错,所以为了扩大规模和品牌,刘峰也开始计划着在全国其他城市开设品牌店,争取抢先一步占据市场,免得等国外品牌进入国内的时候,自己毫无抵抗力。
说实话,这个时代因为咨询的匮乏,大多数国人对于海外的奢侈品其实并不了解,不说海外的衣服牌子,就连香港的衣服牌子也不了解,只是一味的追求港式的造型而已。
这个时代大街小巷的所谓香港店,其实卖的都是假货,很大一部分都是像刘峰这样的代工厂或者仿制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虽然款式一模一样,可其实都是贴牌而已,根本不是真正的正厂服饰。
一些有良心的老板还好一点,会到刘峰这样规模比较大,信誉比较好的厂子进货,这样卖的衣服虽然是假的,可至少质量是有保证的。
可一些黑心老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专门找一些小作坊合作,买回去的衣服可能洗了两三次就掉色缩水了,这不仅让客户心里不舒服,也让特区甚至是香港产品的声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就和温州的商品一样,一开始的时候物美价廉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也由此创造了温州商人发展的神话。可随着越来越低质量商品打着温州生产的旗号到处倾销,温州制造也彻底成了烂牌子,以至于后来只要一提到温州制造,所有人心里都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质量差。
就算后来温州地方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依旧收效甚微,毕竟一种印象一旦形成,真的很难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