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6 下碣隅里的攻坚战(1 / 2)

加入书签

长津湖战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极端低温、暴风雪天气,再加上长津湖地区复杂的山地、交通情况,为交战双方制造了极大的困难。

1951年11月28日,美军将领们,包括麦克阿瑟在内,依据飞机侦察获取的志愿军动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战区的公路因积雪未消,志愿军受制于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难以再调动更多兵力,无法继续发动如同11月27日那样的大规模进攻。

然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的判断却截然不同。

史密斯清楚地意识到,局势已经变得极为严峻。下碣隅里不仅是陆战1师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还是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进退的必经之路,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史密斯判断,这场战斗的核心位置必然位于下碣隅里。

11月28日清晨,一夜未眠,坐守兴南司令部,靠着现代化通讯工具,指挥陆战1师在长津湖作战的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急电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要求航空兵力支援,并从兴南司令部,乘坐直升飞机赶往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

28日上午,史密斯的直升飞机上在长津湖地区几个主要的战略要点往来飞行,他在观察志愿军运动和两军对峙态势以后,即向阿尔蒙德报告陆战1师各部在长津湖地区的危险处境,再次申请航空火力和空中支援。

史密斯通过无线电通讯向驻防柳潭里的陆战7团团长利兹伯格下达命令:“掘壕据守!”

接着,史密斯又给下碣隅里美军下达了同样的“掘壕据守”命令。

掘壕据守,看似呆板,在实战中,一旦有了强大的现代化火力支持,任何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战术,都难以将其攻破。

同时,史密斯要求下碣隅里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一周之内,抢修、扩建一个简易机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