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次战役(11)亟需休整的志愿军(1 / 2)

加入书签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下一场战役何时打响、如何进行?

当时中朝两军从上至下的共识是继续推进进攻。用志愿军党委正式文件中的一段话来概括就是:“争取在下一个战役打响后,连续作战,一鼓作气全歼敌军,彻底解放整个朝鲜。”然而,战场局势的变化再次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不到半个月,全线撤退的“联合国军”便以美军最精锐的部队为先锋,向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了反攻。起初,这种反击仅是局部的试探,但很快便演变为全面的进攻。朝鲜战争双方在战场上的攻防态势,再次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刚刚完成部署并计划两个月后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志愿军和人民军,不得不仓促结束休整,立即应对敌军进攻,一时间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1月8日,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和高岗发电报汇报志愿军情况,指出:“当前战斗部队兵员不足,补给匮乏,士兵体力严重下降。如不进行休整和补充,改善运输与供应状况,难以继续作战。”

在第三次战役发起前,志司已对部队的疲劳状况深感担忧,认为“虽然还未达到极限,但部队已连续两个月未得到休整”,此时发动新的战役实在是勉为其难。

在遵照中央的指示越过三八线后,部队消耗殆尽,作战能力已经严重透支,几乎达到了极限。志司深刻意识到,若不及时进行休整,不仅无法发起下一次攻势,甚至有可能引发战局逆转的危险。

这一判断符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

志愿军入朝后,75天内连续发动了三场战役,几乎是一次进攻紧接着另一次进攻。尽管战绩辉煌,举世瞩目,但此时已呈强弩之末之势。

一些兵团和军队甚至被重创,已无法继续作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突出的首要问题是部队的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与刚入朝时相比,总减员人数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

其次,后勤补给不及时,粮草和弹药的消耗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充,甚至连被服、鞋袜等基本生活用品也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障。严寒中,士兵们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行军时没有鞋子,只能剪下毯子裹在脚上御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