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五次战役(2)越来越知彼的美军(1 / 2)

加入书签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

在第四次战役中,当志愿军向北撤退时,指挥部反其道而行,向南推进。志司的将领们冒着深入敌占区的危险,为第五次战役的筹备做准备。在整个3月期间,志司始终在思考何时发起第五次战役,重点关注的是第二批部队进驻和作战准备的进展。

志司反复强调,在第二批3个兵团9个军全部集结到位之前,志愿军的兵力相比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没有优势,尚不具备大规模出击的条件。如果此时“联合国军”继续向北大举推进,志愿军只能采取机动防御,逐步抵抗,延缓敌方行动,以空间换取时间。

对于汉城、洪川、春川等要地皆可暂时放弃,允许“联合国军”推进至三八线南北区域,待第二批部队的生力军到达后,再转入反攻。基于这一考虑,第五次战役的发起时间不断被调整,先是从4月中旬推迟到4月下旬,接着又从4月下旬推迟到5月上旬。

然而,进入4月后,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这促使志司对战役的发起时间重新进行思考,并最终决定提前发动战役。这个变化是基于对美军可能在志愿军侧后进行登陆作战的估计和判断。

3月27日,志司在致第3、第9、第19兵团的电报中,对当时敌情作出了如下判断:“自一月二十五日起,敌军发动进攻,伤亡已不低于五万。虽然得到了部分补充,但由于长期作战,疲劳问题非常严重。基于以上情况,敌军当前的意图可能是控制三八线,及其以北不远的地区(大约十至二十公里范围内),巩固三八线,等待增援和休整补充,随后将英军、土耳其军、法军、希腊军等部队调渡临津江,继而向北推进。这种可能性较大。”

很显然,直至此时,志司的关注点依旧集中在三八线的正面战线,对侧后登陆的威胁,尚未作为一个显着的问题提上日程。

仅仅过了一周,志司在指示各军迅速向预定地区集结的电报中,关于敌情判断的部分突然增加了新的内容:敌军继续越线的判断,重点是进攻铁原、平康、金化、金城和兔山地区,同时可能派一部分兵力在元山、通川登陆(陆战二师、空降十一师驻扎在日本),意图切断我军东西联系并威胁我方退出三十九度线以南地区。

美军可能在元山、通川登陆的这一预判,很快成为志愿军总部决定提前发动第五次战役的主要依据。

4月9日,志司致电柴军武,请他转告金日成,进一步加深了之前的判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