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美国发动细菌战(2 / 2)
第42军在分析了有关情况后初步判断,此虫发生可疑,数地同时发生,较集中密集,可能是敌人散布的细菌虫。但当时第42军卫士技术设备,无法确认它们,到底带有何种细菌。因此,立即采取措施,清理焚烧这些昆虫。并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下,将这些昆虫标本,送往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朝鲜北部的冬天天寒地冻,这些昆虫的出现,明显违背常理。
2月2日,志愿军总部,又一次接到第42军报告,彭老总对此高度重视。当即打电话,向第42军军长吴瑞林,询问详细情况。并指示,立即采取措施,消灭可疑昆虫。志司立即向各部,转发第42军的报告,要求各部严密注意,美军飞机的投掷物。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此后,志愿军部队,志愿军其他部队,连续在朝鲜前方和后方,伊川、铁原、金化等地,也接连发现了,密集的苍蝇、蚊子、蜘蛛等,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昆虫。密度最高的地方甚至达到,每平方米600只,十分瘆人。
1952年2月11日下午14时,第39军向志司发来电报:第117师第351团阵地上发现美军飞机投下的纸包和纸弹筒,里面装有跳蚤、蜘蛛、苍蝇等昆虫。经检验确认,这些昆虫携带有鼠疫杆菌。
随后,志司派出细菌专家魏曦与昆虫专家何琦,前往39军驻地进行实地调查。对标本重新进行检验后,发现报告有误。有误的原因是该军化验人员对细菌心存恐惧,在检验过程中畏首畏尾,操作失误,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两位专家当场否定了第39军卫生部的检验结论,并提出建议:病菌的检验,应做到严格细致,报道时务必要格外谨慎,否则可能引发军队内部的恐慌,甚至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同时,他们指出,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各类昆虫难以存活,敌方即使发动细菌战,也不大可能通过昆虫传播,反而更有可能使用鼠疫细菌战。
而志愿军的工事和掩蔽部,正好为老鼠提供了不错的寄生条件,很容易导致鼠疫的扩散,因此建议将检验工作的重点,放在鼠疫菌的检测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