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金城之南终局战(2) 180师的正名之战(1 / 2)

加入书签

金城战役打响后,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迅速告捷。

然而,当作战进入第二阶段时,却未能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前对梨船洞地区的敌情判断,与实际战场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在战前,志愿军司令部和第20兵团一致认为,位于韩军第一防御地带后沿的梨船洞地区,就其地形价值来看,应是韩军金城突出部防御体系的“坚强的抵抗中心”,因而估计一线主阵地被突破后,韩军主力很可能全线收缩至梨船洞一带固守顽抗。

基于这一判断和推测,志愿军预定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是,以梨船洞为目标,三个集团军从三个方向对该地区发起合围攻势。

实际上,韩军并未在梨船洞地区设防,而是迅速向南撤退。

中央集团军在战役发起20小时后,也就是7月14日17时,进入梨船洞一带,既未遇到顽强抵抗,也未能追上撤退飞速的韩军。在这种形势下,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必须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决策。

7月14日志司向20兵团下达了第二步作战指示:

金城以南地区我战役第一步作战发展顺利,已经将敌主阵地突破,打乱其部署,根据稳扎狠打的方针,为巩固既得阵地,乘敌溃乱之际,迅速扩大战果,特作如下部署,望即研究执行。

各军将登大里、广大洞、细岘里、梨船洞、豆栗洞、间榛岘、梨实洞、432.8高地、回隅一线及以北之敌肃清后,主力应立刻巩固住这条防线,迅速构筑工事,修通我后方之公路,将炮兵转移至该线,占领阵地(充分利用缴获的坦克和火炮),将物资弹药前运,支援巩固该线作战,各军均以若干有力支队,乘敌溃乱时机分别向南发展。

接到命令后,第20兵团迅速进行了部署调整,并于14日21时40分向各集团下达指示,同时上报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指示中指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