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板门店停战协议(2 / 2)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在朝鲜半岛上以北纬38°为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对日受降区,后来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部为美军对日受降区,后来成了大韩民国。

而板门店,就是北纬38°线附近的一个小山村。

参加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中国代表,将会谈场所附近一个临时用木板搭成的酒馆兼小杂货铺,挂上用汉字书写“板门店”的牌子,并且将此地标注在了地图上。包括板门店在内的、以规定以军事分界线为中心的方圆约为800米的圆形地带,是一块由“联合国军”与朝鲜军队“共同警卫”的特殊行政管辖区。

每次谈判前,中朝方代表与美方代表分别从会场的北边和南边进入帐篷。双方代表见面时,脸上没有表情,更没有握手和寒暄的礼节,发言与否由各方自行决定。谈判过程中双方有时唇枪舌剑、剑拔弩张,气氛异常紧张;有时会场异常安静,谁也不说话。

发言先后则要看时机及需要。中朝方代表需要先发言时,就早到会场,趁对方还没坐稳就开口发言,让对方措手不及。谈判进入僵持阶段时,双方都“无话可说”。有一次双方代表团成员都拒不发言,静静地坐着,僵持了132分钟后,美方沉不住气了,先开了口。最短的一次谈判,用时25秒钟就结束了。

美国将军霍治曾提出“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谁先走一步以打破僵局。

停战谈判,只谈停战事宜,不讲政治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