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人们,时代变了啊(1 / 2)
眼前的这把枪精准度显然是有些不太符合朱瞻基理想的,这里面固然有李章属于首次接触开枪的缘故。
但是击中目标靶的位置,偏差的也是很大,甚至差一点就可能脱靶。
不过朱瞻基对于这个倒也不怎么急切,他心里对这个结果其实也是早有预期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和现在的火器装填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把弹丸塞进枪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弹丸肯定要比枪管的直径要小,而这样子一来,弹丸小于枪管内壁直径,发射出去的时候自然就有一定的随机性了,同时威力也会减小许多。
而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子弹转起来,也就是之前朱瞻基本来想和这些人商讨的膛线刻画问题。
只不过膛线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相比定装,以及后装要更加麻烦复杂,主要是膛线的刻画方面,就算是后世,膛线甚至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也是到了十九世纪了才得到普及。
这也是朱瞻基没有让人立即就把膛线刻画出来的原因,膛线的刻画对于精准度要求很高,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在枪管内壁刻上几条线,而是要让子弹旋转起来。
甚至子弹的设计上,子弹的直径也要比枪管大才行,否则即使把膛线刻画了出来,效果也是几乎没用,子弹不会旋转不说,甚至反而会减小子弹的威力。
但是子弹一但比枪管内壁直径大了,不但容易卡壳,甚至连填装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相较于子弹的设计问题,膛线这种技术问题,困难显然是更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