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汉津市的商业格局(1 / 2)

加入书签

在这样的限制下,就不怕有人进入技术学校,不认真读书、学本事。

好好读、好好学,有钱拿。被开了,要赔钱。两相比较之下,再不上心的人也知道要好好学习,否则可是真金白银的赔偿。

尽管这个办法,被苏家千金笑称是’与那朝三暮四的猴子有何差异’。但就是这样的办法,打消了许多父母的疑心,而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读书求学。

就靠着这一套大儒名师所无法理解的送钱办法,技术学校迅速站稳脚跟。

而技术学校的学制种类繁多,有两个月的在职进修,半年的短期培训,一年期、二年期与四年期的专业进修班。

因为所有人入学就等于入职,所以怎么安排,被分配往怎样的专业,基本上是依上司的意思,部分参考个人意见。读到一半因为老师觉得不合适,被要求换专业的大有人在。

之所以学制有长有短,也是看学生本身的表现决定。有些人真不是读书的料子,那就尽早进工厂打螺丝;有些人值得栽培,那就多学一些,日后入职的岗位与薪水也会更优渥一些。

比起待在钢铁厂,苏家老爷更常待在技术学校,甚至比他在山城时期办中央大学还要上心。

理由很简单,因为苏涣是个传统儒学出身的读书人。他虽然对于吸收新学问并不排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搞懂林文理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产业布局。

苏家老爷一开始还能本着做一行,精一行的想法,去学习炼钢的知识。但到后期,他真的学不过来了,自家那位门客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