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域外来客(2 / 2)
"比如大食的合伙制,"一个学生解释,"很好地解决了风险分担的问题。而南洋的以物易物体系,则在某些情况下比用金银更有效。"
正说着,林月笙也来了。这次教育交流,本身就是他推动的"开放政策"的一部分。
"陛下,"阿布杜勒说,"我们想在大食也建立类似明德堂的学校。不知是否可能......"
"当然可以。"林月笙欣然应允,"教育不分国界。我们愿意分享经验,也期待学习各国的智慧。"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各国使节的响应。很快,一个宏大的计划形成了:沿丝绸之路建立教育网络,让知识能够自由流动。
但挑战随之而来。有人担心文化输出会威胁国家利益,有人怕异国思想会动摇根本。
"恰恰相反。"叶知秧说,"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流。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唯有互鉴才能与时俱进。"
为了证明这一点,明德堂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示会。各国来访者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明德堂的学生则展示如何在理解和吸收中创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