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似有喜事(1 / 2)

加入书签

丁大伯不是真的大伯,他今年十六岁,是紫荆关守御千户所的一名普通军户。

朱元璋是苦人儿出生,他知道国家用兵打仗对百姓是一件沉重的负担,于是他脑袋一拍想出了一个卫所制度——即官兵自己屯田,用自己的钱粮养自己。明初时期军屯田亩超过七十万公顷,接近全国耕地总数的十分之一,为此,朱元璋十分自豪,宣称“吾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惜他大大低估了文官的无耻和武官的贪婪,在他死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卫所制度就已经迅速糜烂,成化年间,有巡抚延绥视察京师附近卫所,发现屯田军士大多一贫如洗,许多人家的妻女白天根本不敢出门,因为她们没有衣服可以穿。

弘治年间的兵部尚书马文升是个二愣子,他给皇帝上了个表名为【清屯田以复旧制】,表中直接点明各卫所的田亩已经被卫所武官、地方士绅、豪强侵占殆尽,所谓“册籍无存,上下因循无官可考,屯田有名无实”,他请求皇帝下旨在全国清肃军屯,把田亩重新还给军卒。

这当然是不行的。

马文升上了这表的当天就有人手持弓箭在他门前彻夜等候,誓要取了他的狗命,还有人在长安门外贴大字报,告他贪污腐败。弘治皇帝思虑良久,最终驳回了他的奏章,并给予他“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处罚,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处罚其实是皇帝在保护马文升。

至于清肃军屯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连皇帝都怂了,可见这背后的利益链有多庞大,牵涉的官场人员又何其多。

总之,到了现在的崇祯十五年,卫所制度的各种弊端早已经积重难返,除非改朝换代打碎了重来,或者有神仙下凡,不然谁也改变不了现状。

丁大伯等军户名义上是属于国家的卫所军卒,实际上已经沦为上官的奴隶,他们的田产、房屋、包括他们自己都属于上官的财产。

这天他刚刚从外头回来,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呢,就被几个同样穿的破破烂烂的军卒给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