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1 / 1)

加入书签

('

毕竟正月十五的夜晚,看花灯才是第一要紧事。

下了楼走在去公园的路上,赵捷的脑海中忽然蹦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措手不及的念头。

他长到这么大,一直自以为是个“潇洒”的性子。他随了李淑茵的秉性,在绝大部分时候都善良又随和,在外鲜少与人起冲突,像个“好好先生”,也难怪先前赵毅对他难得的不听话有这么大反应。

他从不跟人纠缠,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方面。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在想:杜誉会不会来?

在每一个可能看见那人的地方,都在期待着什么一样。

然而随即他自我否定,在心底道:怎么可能?

赵捷假装若无其事地跟在李淑茵和赵毅身后,但四处打量的眼神出卖了他。

“看什么呢?”即将走到公园门口,见他逐渐落在了后面,赵毅停下脚步:“眼神飘来飘去的。”

“里面人挺多,是不是有什么新奇的活动?”赵捷开始随口编瞎话。

“废话,哪年看花灯的人不多?你又不是第一年来。”在检票处检完了票,赵毅招呼道:“快点儿!”

园子里特别热闹,有很多人带着小孩过来了,还有步履蹒跚抑或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这天都看起来兴高采烈。

路两边的树上挂了一些彩灯装饰,熙熙攘攘,长街窄巷,火树银花。

赵捷方才那一点小小的失落被冲得只剩了些许残余的影。他想:过节了,应该高兴才对。

然而下一刻,他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杜誉和被他小心搀扶着的老齐。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赶紧揉了一下眼睛,却发现那两人的身影依然在前面。

“爸,妈,我过去一下。”

不过赵捷没敢直接跟杜誉打招呼,他小跑了几步,从后面拍了一下老齐的肩膀:“嘿!”

“哎哟。”老齐果然被吓到了,用力扶住杜誉的胳膊:“你这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还在背后吓唬人呢?”

“对不起。”赵捷不好意思地笑了,用余光偷瞄杜誉的脸色。那人的神情看起来很轻松。

于是赵捷大胆了起来:“杜誉,我以为你不会来这种地方。”

“逢年过节,为什么不来热闹一下?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杜誉笑道:“你自己来的?”

“不是。”赵捷指了一下不远处:“我爸妈在那边。”

“快回去陪他们吧。”

赵捷脚上像粘了胶水,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僵持了几秒,老齐忽然笑了:“我去跟他们两口子打声招呼,小杜啊,你陪这孩子转转。我不用你搀着,太夸张啦。”

说罢,他放开了杜誉的手,缓步走向了赵毅和李淑茵的方向。

“你有事?”杜誉问。

“没有,但是我喜欢和你说话。”赵捷真诚地说:“能在这儿遇到你,我特别高兴。”

杜誉的态度却像在说客套话:“我也挺高兴的。”

“你每年都和老齐一起来吗?”

“倒也没有。”杜誉仔细回忆着:“有几年我俩都不太愿意出来,而且我走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他为此生我的气,连我的住处都不愿意登门。之前去省京剧团排练的时候他在车棚那边看见我,还数落我来着。”

人声鼎沸之间,大红的灯笼挂在路的两侧,打下来的光也是红色的。杜誉穿着款式简单的黑色外套站在路的一边,花白又整齐的头发在这样的环境里显得不再那么突兀。

莫名而来的,赵捷忽然觉得他有些可怜。

自己有父母在身边,遇见难处了也有老齐这样的贵人相助,可杜誉怎么办?

当年他眼睁睁看着周老爷子过世的时候、跟亲师兄反目成仇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就像李淑茵曾经说过,这世上连个管他的人都没有。

大家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被人管束着,有时候确实很烦,可彻底没人管了呢?在这三千红尘中半分羁绊都没有,又是何种生活、何种滋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事音书漫寂寥罢了。

越是热闹,他看起来越是孤独。

赵捷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但他在此时此地望着杜誉的身影,无比真实地感受到了一种难过的情绪。

不知是同情还是心疼。

正当这时,巨大的声音响起,人群立刻欢呼了起来。赵捷抬头看去,只见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接连炸开。

“你快看。”赵捷抓住杜誉的手臂,拽着他转过身。

“太美啦。”身边的感叹声此起彼伏。

杜誉并未说话,只是仰头望着天空。

很快,烟花放完了。

赵捷还沉浸在方才炫目的光芒里,然而在下一刻,杜誉反手扼住了他的手腕。

他茫然地盯着杜誉,顺从着对方快步走到灯会的尽头。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这个远离喧闹的安静地方宛如世外。

“小赵,”站在湖边上,杜誉望着他,一双眼睛在黑夜里分外明亮:“你要是想多学一些东西,没必要总是缠着我。来日方长,该教的我绝不会藏着掖着,我又不会收你一分钱。”

赵捷摇头道:“除了工作上的关系,我觉得咱们之间应该多少还是有些情义在。当然了,也许是我自作多情。”

“情义?”杜誉觉得匪夷所思:“你如果真是个讲情义的人,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更不应该总是来找我。像你宋师兄那样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就闭嘴,足够体面了。”

赵捷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无非是因为自己的师父陈合英。

“其实我师父过世之前,对你特别愧疚。”赵捷望着他:“他觉得格外对不住你。”

“不敢当。”杜誉冷冷地说:“我还不清楚他是什么人么?一贯两面三刀,向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你不知道。”

“对,我对他的了解当然不如你,很多事我的确不知道,可是……”

没等他说完,杜誉打断了他:“既然这样,你就什么都别说了。”

“不行。”赵捷听见自己说。

“你到底想怎么样?”杜誉开始不耐烦。

“我想对你好。”赵捷脱口而出。

杜誉皱起眉:“因为你师父?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他欠的债,你还不起,别总惦记着,没用。”

赵捷本想说:不是的,不全是因为师父。可他想了一会儿,到底没说出口。

不为陈合英,还能为了什么?

他一时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心里有一团莫名而来的火似的。

杜誉侧过身,静静地看着湖面。圆月的影倒映在上面,随着水波不断摇动。

“读《红楼梦》的时候,除了先前跟你提到的那些,我还觉得人力有限但世事无常。”他眯起眼,捡起一颗石子扔了进去:“就像这水里的月亮。”

一生痴念,不过镜花水月。

作者有话说: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第22章

杜誉的身板很正,岁月和经历又带给他太多不同于青年人的沉稳气韵和疏离举止,这与他神采飞扬的漂亮眼睛相映衬着。于是即使穿着再简单不过的黑色外套,即使并没有扮上,赵捷也觉得他是一个能让人在人群中一眼认出的存在。

看一次,便再也移不开视线。

赵捷茫然了,思绪的云雾之外还有些诡异的自卑。

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人生到此顺顺当当,没经历过像样的坎坷,也没经历过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但杜誉全然不同。自己那浅薄的人生经历似乎尚且撑不起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赵捷忽然觉得,方才那句“对你好”像是说了大话。难怪杜誉浑不在意。

他转过头去,发现老齐和自家父母聊得正欢。

“那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赵捷喃喃地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