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1 / 1)
('
可他从不后悔。他想:如果这就是能得到那几年的光阴的代价,我愿意承受。
1987年年底,有一出戏的音配像工程找到了杜誉,自然是周荣璋早年的录音。他变得更加忙碌了起来,有几天甚至要加班加点。
赵捷曾去工作现场找过他几次,只见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他却帮不上什么,觉得有些惭愧,便不再去打扰。
年轻人独自待在家中,家务早已做无可做、翻书亦翻到疲累的时候,也会合上眼,想想自己的少时光景。
这些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俱是忙忙碌碌,赵捷几乎要忘了,在他比如今更年轻一些的学生时代里,他其实是一个很喜欢独处的人。
大抵是周围从未缺了人的缘故,放假回家时,他需要找半天的时间来面对自己。
人虽是群居动物,但也有独处的需求。
他结交过要好的友人,少不更事时也经历过令人心痛的欺瞒、背叛与争吵,虽然在如今看来,那些都是年幼无知时无关紧要的少年心事,与杜誉承受的生死之痛自然无法相比。
在认识杜誉之前,他偶尔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疲惫又失望。毕竟这么多年过来,无论关系好的时候有多亲近,最后当真能一直保持联系的,唯有一个与自己分到同一家单位的宋同师兄而已。
赵捷从前不信缘分,但是后来,他没法说服自己不信。
或许人间的事,讲究的唯有“顺其自然”四个字。而人与人之间的缘起缘灭,实在是人力强求不得。
黄泉路上,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就这般胡思乱想着,迷迷糊糊之间,赵捷睡着了。他以为自己只是打了个盹,没成想当他被开门声惊醒时,两个钟头已经过去。
“怎么看起来一点儿精神都没有?”杜誉把沾染了寒气的棉外套挂在玄关,走到他身边:“我在外面看见家里客厅亮着灯,以为你还没休息。”
作者有话说: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盐官绝句四首》
来自网络的解释:
音配像,顾名思义用的是原来的录音(含录像)资料,配像的演员不需要真正开口演唱,只需要表演身段动作,当然现场也就不需真实的伴奏了
音配像基本上分两类,一类是当年只灌录了唱片,也就是只有声音缺少影像;还有一类是虽然是音像资料,但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或保存条件限制,造成音像资料本身残缺不全或画质较差
音配像中使用的“音”都是加工整理并且音质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修复过的
担任配像工作的演员基本上也都是各行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佼佼者,有的就是当年录音录像者本人亲传或再传弟子,不仅熟悉剧目,更熟悉当年录音录像者本人的表演
第55章
“辛苦了。”赵捷清醒过来,凑上前蜻蜓点水似的吻了一下他的嘴唇:“我想你。”
“就为了这个想我?”杜誉弯下腰笑着逗他。
“当然不是。”赵捷抱住他,把脸靠在他的肩头,感受着他的气息,觉得自己心里的不安与焦虑正在一点一点被安抚:“不止呢,你的好处可多了。”
杜誉由他抱着,感觉自己在外面的要强劲头尽数散去,寒气被温暖取代。
大抵,这便是风雪夜归的滋味。
“你算是如愿以偿了吧?”
“什么?”
“一起生活,给你幸福。”杜誉轻轻拍了拍他的脸。
“算。”赵捷笑了,情绪的阴霾一扫而空:“我怎么能这么幸运呢?”
“还有的忙,这出戏年前估计录不完。”杜誉松开他:“倘若你想置办年货,大概只能自己去了。”
对此赵捷实际并不是很在意。可他佯装不满,把杜誉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你要不要去看一下你的父母?总归是血浓于水,你们是亲人,不是仇人。”杜誉说:“中秋的时候你就没去,要是过年再不回去看看,他们会寒心。平心而论,作为父母,他们待你不薄。”
“为什么一定要我让步?”赵捷知道他的心意,但仍在佯怒,借此换取一个对他撒娇耍小性子的机会。
“谁让你让步了?以退为进,没听说过吗?”杜誉逗他:“只要你自己的目的能达到,在言语和态度上吃一点亏不算什么。”
“好,我知道了。”赵捷笑着说:“过两天我就买点儿东西去看他们。”
“用我的钱买,别花你的工资。”杜誉补充道。
周末,李淑茵打开门时看到站在门口的赵捷,眼中闪过了惊讶。
赵捷已经几个月没回家了,他自己也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多大的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任性闹脾气,亏不亏心呐?
他把手上提的几个装了满满吃食的袋子递上前,原本有许多话,但此刻什么都说不出口,只喊了一句:“妈。”
“小没良心的,还知道回家呀?”李淑茵推了他一把,随后又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拉进屋:“老赵!看看是谁来了!”
赵毅放下报纸,推了一下鼻梁上的老花镜,没说什么。但赵捷分明看见他的手有些颤抖。
“杜誉呢?他还好吧?”李淑茵问。
“他最近忙。”赵捷走去厨房东西放下:“有时候我一天都见不了他几面。”
“他这人就这样,忙起来不管不顾的,和他母亲一个德行。”李淑茵站在厨房门口:“我看他最近好像比夏天的时候略憔悴了一些,让他多注意身子。”
“您见他了?”赵捷觉得惊喜。
“他配的那出戏需要梅派旦角,我去帮个场。”李淑茵把赵捷买来的吃的都放到柜子里归并好,回到客厅从赵毅手里夺过报纸:“诶,咱儿子回一趟家,你真打算一句话都不说?”
后者冷哼一声,讽刺道:“他还是什么功臣吗?需不需要咱俩给他请人来列队欢迎?”
“老顽固。”李淑茵白了他一眼。
赵捷当然了解自家父亲是什么样的人,知道在此情境下让对方主动示好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因而他走上前,给赵毅端了一杯热茶。
“爸,我看您的脸色不太好,想来是我的事情让您着急上火。”赵捷小心翼翼地说:“这绿茶是清热败火的,我妈一直爱喝,您也喝一点吧。”
年轻人此刻一直紧绷着神经,生怕赵毅会一伸手把茶杯打翻在地。他甚至已经做好了随时退后躲避的准备。
然而出乎赵捷意料的是,赵毅并没有如此。
客厅里的三人僵持了片刻,最终赵毅先服了软。他接过赵捷递给他的茶杯,抿了一口,算是给对方一个面子。
由此,赵捷和自家父母的关系终于得到了些许的缓和。
快过年了,李淑茵经常喊赵捷回家吃饭。今年正月演出的小生演员定了宋同,赵捷在整整一年的忙碌之后倒也乐得清闲。
“妈,您能不能教我怎么做把子肉和糖醋鲤鱼?”又一个休息日,赵捷陪李淑茵买了菜回家,无比诚恳地问。
“奇了怪了,你怎么突然对做饭感兴趣?”李淑茵揶揄道:“难不成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杜誉爱吃。”赵捷如实道来。
李淑茵笑得合不拢嘴:“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以前在家里,你最多把你自己用过的碗筷洗了,什么时候见你主动下过厨房?现在可好,你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为他‘洗手作羹汤’的人,好好治一治你这‘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毛病。”
赵捷被她逗笑了。可过后他望着对方的笑颜,没来由的想起了杜心苓,那个一生八方流离辗转、始终不屈不挠的人。
倘若她晚出生几十年,会不会也有机会过上如今这般平淡安稳的日子?
后者不知道自家儿子的心思,依然在调侃:“他爱吃什么你就想着法子给他做,可从没见过你这么殷勤地关心爸爸妈妈爱吃什么菜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