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十二章:西川结局(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送出的国策就是拿富贵换军权,从来不抑制土地兼并,那些粮食商人背后都是有靠山的。这断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他怎么可能不被记恨?无非是赵炅大事上还没犯糊涂。坚定的保着他,要不出门挨了黑刀都有可能!

但吕蒙正虽然是官宦人家出身,可能是因为有寒窑读书的经验,对底层民众颇为同情。曾经非常感慨的跟邦媛去信,感叹他虽然一力维护。但大部分地主还是把这些转移到佃户身上,若是为此饿殍遍地卖儿鬻女,那他可真是万死莫赎!

对此,邦媛倒是觉得他真的是有点儿道德绑架自己了,这西京转运使又不是他自己要干的,西川的起义更不是他惹出来的。真要算账的话,也不算不到他头上,但到底是生民无辜,真正在洛阳体验了一把民间疾苦的赵邦媛考虑再三,还是向这个世界和她三观最为一致的老师提出了王安石变法的核心:青苗法。

其实这轻描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句话,在青黄不接时,把粮食借贷给无钱农民当种子,等丰收时加上利息再换给官府。

乍一看办法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底层官吏在执行的时候,问题可就大了,强行借贷以次充好无所不用其极。百姓往往破产。可以说,王安石这一个改革家,就是毁在了青苗法的用人不当上。

但邦媛想着这个问题得相对来看,王安石一开始在地方推行青苗法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全国范围内推广没有做好,才造成了毁灭性的失败。所以非常严肃的告诉了吕蒙正这一方法的弊端,坚决请他只在地方推行。

可是她就没想想,吕蒙正如此高官,虽然惊叹于自己这个女学生的智慧,但有事儿也不可能只听他的建议,人家有自己的幕僚和亲信。总之就是吕蒙正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只要用好了利国利民,根本没有那么严重。

然后就是,这才一个春天的时间。吕漕司就从青天大老爷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拗使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