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九十六章:放榜出事(1 / 2)
宋太后孤寡已久,开始是为了防止赵炅注意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来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如今他已成为国朝第一贵妇,吃穿用度无不是最好的。但在宝华殿内室中,她依旧吩咐地毯用旧物改成,窗棂不用月影纱。母子几个喝茶吃点心也是用的酸枣木椅子,瓷盘木筷,倒也是家常温馨。
宋太后还是了解自己儿子的,等他说了种种趣闻之后,才笑着问道:“听说这个杨探花少时就有神童之名,如今看来传言不虚啊。”
她一面说着,还像儿子小时候那样给儿子打着扇子,弄得赵邦媛都有点儿吃味儿。
赵滋已经冷静多了,只是笑道:“嬢嬢说的是,此人是建州才子。他7岁时便能写文章。11岁时受到赵炅的褒美,想授予其授秘书省正字。但杨亿认为科举是正途,所以婉拒,小小年纪就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倒是便宜了儿子。”
宋太后笑道:“你上次说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论何等才子,你不要埋没他就是了,何苦说这样自降身份的话。”
他虽然是笑着,但言语之间流露出来的意思让赵滋不敢怠慢,忙站起身来称是。
赵邦媛见状,忙不经意地吃起一个杏子,道:“我倒是少见皇兄这样爱惜一个人才,可见这位探花郎不止一项好处吧。”
赵滋松了一口气,也笑了,道:“这话倒是不错,他小小年纪,不仅文采了得,殿试上写出一篇万字雄文。更妙在针对辽国用兵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你是真应该去见见。他言谈中虽没有提及你,但是对你的主张也非常支持。要不然,夕颜也不会跑去看他了。”
这倒是难得了,赵邦媛知道殿试考的就是美与刺,换句话说,就是拍领导马屁和挑领导毛病。这种不会很难,但是赵滋很注重这一科考试。罗列了三个问题要求他们两个时辰之内合成一篇文章。这就非常考验学子的水平和心理素质了。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第一宋辽必有一战,国朝要胜该用何法,又要如何解决粮草和士兵素质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