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百零七章:辽国内政(1 / 2)

加入书签

大辽有探马军司,宋国自然也有自己的谍报系统,赵滋看着手头上的文书,道:“这么说,咱们都猜错了。契丹太后之所以让耶律斜轸在这里磨蹭一个月,是因为其西北可敦城的叛乱,而不是哪个皇族又造反了?”

这话真不是他故意嘲笑,而是契丹立国八十年,宗室争权夺利乃至起兵造反的实在太多。

最典型的吧,女强人述律平皇太后一辈子就是不喜欢大儿子,在次子耶律德光去世后不立孙儿反而想立三子李胡为帝王。但她忘记了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亲人,而是时间。她已经老迈,小儿子又不争气,长孙耶律阮集合大批汉化团体,陈兵与祖母叔父争帝位。

述律太后急火攻心才发现大势已去,事实上她并不是社会学家,没有了年轻时草原女杰的生存本能。不然她本该意识到,得益于大唐文明对于辽东地区的辐射,契丹部落才能迅速崛起

而崛起后的草原文明注定会去劫掠,去生存。但在吞噬了大量农耕文明的人口乃至城池之后。原本独特的民族特色就会变质,吸收汉文化中的精髓。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会意识到汉文化对于他们的用处。这就必然导致了核心的问题,嫡长子继承制最得人心。草原上强者为尊的时代终究要过去。

最后几乎算是耶律阿保机小弟的时任于越耶律屋质主动做起了调和工作。凭借他超高的人望,说服了祖孙两个,消尼兵祸,述律平太后保住了自己的小儿子,条件是同意长孙登基。

从此之后,契丹就形成一个传统:宗室造反只杀自身,不涉及子孙。

这在正统中原文明框架下,简直无法想象却真实,在辽国存在了几十年,其中前赴后继赴死的核心宗室就有七位之多,更不用提别的了。

萧绰正式掌权之后,也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有心改变这种状况,甚至不惜拿自己的亲二姐乌谷里和耶律喜隐夫妻开刀。

这么做自然造成了内部人心不服,甚至大将叛乱。但萧绰内有贤臣外有良将,还有韩德让这个最佳辅助。更是因为天下大势,这些事情很快就轻松平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