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百三十二章:防弊之策(1 / 2)
杨淮橘对此稍微有些沉默,不像是她速来活泼的性子。弄得邦媛劝道:“自古入华夏,则华夏以杨家字令祖开始,早已是汉臣,不要多想。”
杨淮橘叹息道:“殿下放心,臣还不会如此拎不清。而且我家也绝对没有这样勾连不清的事情。只是想着舅舅家折氏在府州长久如此,势必……不过这也不是我能管的。”
听到这里,赵邦媛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了,因为事实正如杨淮橘所担忧的那样。府州折氏为大宋守河外三州不假,但却千真万确的成了分封之臣。等到百五十年后靖康之变时,徽钦二帝自取其辱,固然怨不得别人。但舍可求弃了战友徐徽言投降金国,却是史册所载的叛逆。
因此小说演绎才会把折氏改为佘氏。不过折可求自己也没捞着好,被金国权势斗争连累遭毒杀,其子被迁往山东地区,祖坟都被西夏给刨了。
不过,赵邦媛也没有办法。河外三州的事情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定了,甚至都怪不到赵炅头上。如此情形到今日都快二十年了,赵滋初出茅庐,宋辽之间的大问题都还没有搞定呢,贸然去动这些地方可是要出大事的。
讲到这里,赵邦媛也由衷叹息道,“以前处境艰难,只能在宫学之中联络内省尚书。有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挑动风云。待到真正有了一些权利,才知道天下之大,事情之多。不遵大道,是肯定不行的。”
杨淮橘也恢复了,道:“那李黛的事情,贵主管吗?”
“当然。”感慨归感慨,邦媛还是很快做了决定。“党项这个问题不管,事情早晚会发展的不可收拾。当初我与他的约定,他们党项李氏南枝助哥哥成为天子就算合作自动完成,但现在,我即将前往潭州。只怕朝上诸公就算不明着反对,也会诸多掣肘。那就需要外部有更多的力量了。这次的事情不小,我若是帮他们洗清嫌疑。党项李氏就该为我所用。”
这个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怕李黛来求助的时候就抱了这个心思。只是杨淮橘都有些不确定了,道:“并非臣不信公主殿下。只是臣出身西北,知道这些事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是难以说清楚。公主打算怎么教他们自证清白?”
邦媛笑道:“你虽勇武,却也该动动脑子,不要什么事都问我,自己想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