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208章:邦媛作用(1 / 2)
这种变化是萧绰开始没有想到的。她事后想来,以前习惯了宋军各个将领的束手束脚,也只有李继隆敢于进取一些。
但那不是宋将无能,主要原因是因为赵炅对武将的猜忌之心太重,一点自转之权也不给。现在的赵滋虽然也烦勋贵贪婪文官事多,但是该放权的地方他也有这个魄力。
用他的话说就是,“当年代国公潘美征南汉,战报要过一个月才传到爹爹手里。他要是事事听中枢指挥,别说刘鋹早乘船跑海里去了,就算是广南之地也能把人耗死。”
这里补充一下,由于南汉亡国之君刘鋹昏聩奇葩到史无前例,赵炅可能觉得给他金杯酒都浪费,所以成为他手底下绝少的降君。
但战争本就不是按照剧本进行的,萧太后也好,耶律休哥也好,对这个结果虽然有些失望,但还不至于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而且他们之间就算有些矛盾。但终究核心利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契丹国做大做强,最好能投吞并河北齐鲁丰饶之地,迫使宋国称臣。
是的,两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不认为他们能够灭掉赵宋政权,历史证明,如果一百五十年后不是遇上两朵大奇葩,人家金国完颜氏也没想到。
所以萧绰还是道:“小儿女的事情不值得一提,只是仗打到这个份上,先机我们已经占尽。可惜连雁门关也没打下来,朕实在惭愧,大于越有何看法?”
耶律休哥知道皇太后这是服软了,自己也不好再纠结这个问题,毕竟萧绰总体来说还是为了国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是耶律氏一员,不管怎么改,大辽有他的一份,所以分析道:“依臣看来,若是没有拿下险关要城,那么,河北打下来那几座城池,迟早要被宋军夺回去,太后不要嫌臣说话不好听。咱们跟宋人相比,乃是骑兵在平原无敌。而太后秉国多年,并非那仓促上台的赵宋小儿可以相比。而宋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财力大人口多,咱们的精兵死一个少一个,他们却可以拿民夫这样无穷无尽的耗下去,初始看起来是我们占便宜,但等宋国缓过劲来,财帛顶上来。再到了春天河水化冻,咱们的劣势也会暴露无遗。再说宋人怕错过春耕,我们不怕错过放牧吗?太后曾说过,大辽江山最缺的就是人丁。”
萧绰沉默,带着护甲的手指敲打着身前的黄梨木凤纹案几,道:“皇叔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要速战速决,抢夺更多的人口财帛,能保住几个县城,保住几个县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