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36章:明降暗升(1 / 2)

加入书签

邦媛听后没有太大悲喜,因为这个结果她早就能够预料到,甚至说朝廷中大部分人都知道。

因为这次明明是宋军大胜,辽军精锐被歼灭。没有办法扩大战果那是因为后勤实在跟不上了,要再连易州也要不回来寇准能先第一个不能同意。

但这何尝不让军人悲哀。

说到底赵滋没有汉武帝那样全国加税也要先灭绝契丹国祚的狠心(当然大概率也灭不了),而他的臣子也喜欢和平,武德充沛的人不是没有,而在渐次凋零。

比如潘美,曹彬,就算是胜年如李继隆,这次也备受攻讦,所以邦媛跟着说:“那接下来国家就要讨论很多大事了,皇兄,你我心知肚明,那些大臣虽然对我喊的口号声响,只要我稍微让步,不说回去直接当个内宅长公主。就是让渡出一部分权利。也就能轻易化解此事。但李继隆着实冤枉。臣此次与他并肩作战,深知此人谋略得当。正是因为契丹人把目光主要聚焦在了他的身上,所以他才前期打的那么被动。但是,若飞如此。臣首次带领禁军出兵,怎么可能一举得胜?”

是的,赵邦媛天生的身份使得封建士大夫厌恶她掌握大权,可不敢也不能真如何她。但李继隆这不然,他真是和李广有点相似,名气太大被契丹贺耶律休哥一直盯着,所以定州失手恨不能全是他的错。可问题是定州的地理位置和他不能插手地方民事的事实全部被忽略,这也使得安插在定州城内的辽军奸细得知他前往河西接收战马才敢发起突袭,所以很多大臣都要求严惩李继隆,甚至诛心一点的还说他是因为雍熙太后被幽禁而“不思王事”,弄的原本想送李太后归西的宋太后不得不按耐住自己的杀心。

天可怜见,当年李继隆为了向新君主表明决心,可是在新曹门直接杀了王超的。他这一行为,等于是自觉了自己在先帝一系的后路。这些年虽然屡次被针对,但也都是事出有因,总体来说,战略目标都完成了,要是赵滋连他都保不住,不免会使得武将涵曦。而大宋也不可避免的会走向那个原本文盛武衰的样子。

赵滋真是无奈,也不顾早上风还有些凉,直接招呼妹妹一起坐在打扫整齐的汉白玉石阶上,道:“朕自然知道,就算不说是非黑白,李继隆乃我军年轻一辈中最能扛起大任的。我若是撤换了他,那不是自断脊梁吗?只是拒霜,我不明白,我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4年了,与大臣们不敢说推心置腹,也是真诚相待,为什么感觉他们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般糊弄,而不像是面对先帝?权谋时那般言听计从,你大胜而归本来是喜事,但这宫里宫外的麻烦却是一桩接着一桩。”

邦媛赌气也是很久没和哥哥深谈了,竟然不知他内心已经压抑到这般程度,赶紧调整了一下语气道:“皇兄,哥哥,你别看朝中一帮紫袍红袍,不扒开心扉,谁知道哪个是小人,哪个是君子?小人畏威不畏德,先帝那般狠辣,他们反而言听计从。您徐徐图之自然会难一些,但是我等自少年南宫时不就知道这是一条千难万险,即使成功了也会有无数问题的道路。可既然投胎在了姐姐肚子里,当了赵匡胤的儿女,这就是你我的命,不争就得死。”

她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然,这也跟他的身份有关系,他毕竟不需要为整个帝国负责,摆出一副浑不吝的架势,还真让几个欺软怕硬的老爷们消停了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