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262章:主动相见(2 / 2)
除此之外,张咏还有一重担心,他和寇准虽然私交并不多,但因为那次也算同生共死,情谊还算不错,但寇准这人的脾气在那里摆着,明显是个不大容人的,自己虽说是出于公事想要和他办交接,也不知寇准能不能理解。
故而,他才会在一叶孤舟之上,寒冬腊月里唉声叹气,借景抒怀。
但这次明显是张咏张相公想多了。青史留名的宰相就算问题有很多,比如歧视女性啊,性格过于偏激。为人处事不够周到,但总是有过人之处的,关键时刻分得清轻重。寇相公早就准备好,一等张咏入了襄阳城,投桃报李,第一时间下了帖子,两个紫袍大员就在一堆文官的陪侍之下,去了著名的仲宣楼。登高怀远,把酒言欢,顺便也对公事做初步的讨论。
现在商品经济已经开始活跃,仲宣楼也做了正店对外开放。但他二位到了,店主自然屏退了其他外客,只留下一众官员。顺便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看哪位能留下点墨宝。
不过两位顶级大臣也没什么心思,张咏只好先跟寇准道恼,道:“这次的事咏也听说了一二,张洎小人尔,他毕竟是江南旧臣出身,划清界限也就罢了。当年还逼迫违命侯,哪里有半分大臣的样子。这样的人,相公竟然以为亲信。果然就受了反噬。不过,小人终究是小人,当今圣天子在朝,相公只要做好这一任,还是有重新执政的机会的。”
寇准现在也知道自己识人不明了,要不是张咏跟他有过命的交情,他这好面子的性格还真有点儿下不来台,但现在也只好哀叹:“我一身名声是小。现在只盼着为国家赶紧安定大局。此次专门来请相公,就是想就交子和蜀地民生的事情说个明白。准自知是有点眼高手低的,但当年的惨象我们都见过,绝不能在我任上重演。”
张咏闻言也是连连叹气。不得不说,两人能成为朋友,性格上天差地别,就只能是靠着对国家的一腔热诚了。
至于寇准真正的朋友毕士安和温仲舒,两个人一来是好脾气,二来是都和寇准尽量不谈风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