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268章:新科出事(1 / 2)

加入书签

那完颜跋海虽自幼跟着辽国无处容身的汉儿秀才学过一点知识,来之前自然也恶补过汉文明,不过到底有着思维不同,蒲卢浑也没指望他能如何见地,只是他这一句不凡,赞许道:“少主真是真知灼见啊!”

跋海笑道:“你也不必哄我开心,这种事看大见小,也都是一样的,比如辽国那边,皇太妃再如何威风,也得听皇太后的。”

萧胡辇管理着西部可敦城附近部族,和鸭绿江边的完颜女真没啥关系,所以他们虽然也知道她被贬谪了,还是称呼皇太妃。

说来萧绰着实不是等闲之辈,在意识到对宋不能取得什么便宜时,忍下这口气发展自身,推广汉学和解旧贵族,这必然是她让渡了大量皇室利益来的,但孤儿寡母,她也不可能真的让强枝压住了弱干,所以边地部落就被她一再征伐,不服从者也就成了家奴。

这也是为什么远在牡丹江流域的女真部要和宋国打交道的原因——活不下去了啊!

当然,现在的女真部还不是气吞万里的大金国,而且本身物质资源匮乏,简单来说就是穷的感人。而来往如此困难,也让他们带不了太多的战马。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帮员为何如此重视这一小股人。

当然,这事儿邦媛没有必要跟他们解释,涉及军事,他自然有话跟官家说,这是早就定好的规矩。只不过官家赵滋最近可能没时间回信了,因为他着实被气着了。

这次事情就不是后宫之事了,着实影响有点儿大,乃是在科举上出了问题。

话说大宋朝科举一向受重视,先帝赵炅再不是东西,还得到这么多支持就是在于他大兴文治。大量扩充科举员额。用这些新兴文人代替五代旧贵,这又通过榜下捉婿等佳话式操作,让这个演替过程不那么血腥。当然,这些新兴人才也没有让赵宋统治集团失望,他们在德行和能力上都表现得焕然一新,如寇准,吕蒙正和李沆都是代表。

同时,因为宋代学术没有僵化,这种科举形式也在不断随着实际进行改革。比如糊名制度,比如特招参加会试,只是,无论如何改革,武则天时代开创的殿试都是不可避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