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河东朝议(1 / 2)

加入书签

宣和六年秋,金风送爽,汴京的大朝堂却因一场关乎河北大地的讨论气氛激烈异常。平定军监军宦官马宝带着辽州知府左惠的奏折回到京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朝堂争论。

奏折上对岳飞的批评措辞严厉。左惠指责岳飞过于独断专行,不仅剿灭了匪寨,更连带将匪寇家属一并处置,毫无仁慈之心(然而真相是摇头山寨主混城虎左颖是他族弟而这个匪寨专门替他干脏活)。同时,左惠还提到岳飞行事过于严苛,使得平定军内部士卒疲惫不堪,恐长此以往,军心不稳。他特别提到并暗示岳飞在地方与士族冲突不断,可能难以继续承担重任。

「岳飞此人,虽有剿匪之功,但如此火箭般的提拔,不免引起许多同僚的非议啊。」平定军监军宦官马宝先开口,言辞中充满隐隐的不满。「他剿匪之际,竟连摇头山左颖这等与朝廷素有默契的山寨也不放过,此等狠毒行径,岂是我大宋朝官之所为?」

马宝的话刚落,便有辛兴宗附和:「正是。岳飞带的厢军,与正规禁军不同,乃是地方杂军。即便功绩显赫,若再过分提拔,恐怕会让我朝的禁军武将们心寒啊。」

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厢军和禁军将领之间的隐性矛盾。在旁的禁军将领折可求、刘光世和姚平仲三人互望一眼,心中对岳飞的快速升迁亦颇有微词。辛兴宗咳嗽了一声,拱手道:「岳飞固然剿匪有功,然而厢军乃是地方临时组织,若其功高盖主,岂不显得我等禁军无能?再者,岳飞对厢军的指挥,恐有不合朝廷军制之处,此事当慎重。」

「禁军无能,这不是厢军的问题,而是领兵之将的问题吧。」种师中见势不对,冷笑着插话,「我看岳飞剿匪,无论是战术还是军纪,都有条不紊,既然他能做到的,为何禁军不能?」

一时间,朝堂两派针锋相对,火药味愈来愈浓。

韩世忠与种师中皆是武人中较为推崇岳飞的,尤其是韩世忠,心中深知这位后起之秀的潜力。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拱手道:「岳飞虽出身低微,然此人身上有股浩然正气。厢军也好,禁军也罢,皆是大宋的兵马。只要他能剿匪有功,为朝廷分忧,何必拘泥于出身?说句不该说的话,若是禁军的将领们都能像岳飞这般认真剿匪,何至于让绿林会一再猖獗?」

这句话使得那些心怀嫉恨的禁军将领们面露不悦。辛兴宗和姚平仲低声咒骂,而刘光世则瞪大眼睛,冷冷地盯着韩世忠,心中暗恨。

「不过话说回来,岳飞剿匪虽好,但是否有些做得过了头?」马宝不甘心,继续争辩道,「比如那左颖,他原本并非草寇,而是因情势所逼才投靠绿林。岳飞剿了他,是否有违中庸之道?这样的行径,恐怕会寒了许多人的心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