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信州首义(1 / 2)
宣和七年六月廿一信州地区的官吏们接到朝廷的命令后,立刻展开了对乡间百姓的严酷盘剥。这道命令是由蔡攸亲自下达的,要求信州地方官员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围剿江南明教的军队提前筹集粮草、征调民夫。朝廷已经陷入财政困境,而此次镇压行动的规模庞大,需要大量的粮食、物资、以及人力来支持。
信州知府刘大智是一名贪官,素来以贪婪和苛刻著称。他一接到命令,立刻召集了手下的地方官吏和乡绅,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对他来说,这是一次获取个人利益的机会,可以借此勒索更多的银两和物资,而无视百姓的死活。
在刘大智的主导下,信州各县的官吏和乡绅开始向百姓下发严苛的徵收令。原本就因为连年灾荒和赋税沉重而陷入困境的乡村百姓,再次面临更为严酷的剥削。
贵溪县令郑文吉是刘大智的亲信,他在县衙中张贴了一张命令,要求全县的农民必须在半个月内交齐三个月的粮草份额。此外,按照每户人家的男丁数量,还要征调青壮年民夫,帮助官府运送粮草和建造军事设施。
「这根本不可能!」乡村百姓看到命令后,群情激愤。在一个乡镇的集市上,村长带头抗议:「我们的粮食早已被之前的税收压榨得所剩无几,现在让我们再交出粮草,不是要我们饿死吗?而且徵调民夫,谁来种田?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然而,官府对此毫不理会。官兵们带着衙役进入各村,强行进入百姓家中,搜刮粮食。许多家庭本来就没有余粮,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为来年种下的稻谷被官兵强抢。那些敢于反抗的村民,纷纷被拖到村头的枯树下,公开鞭打,甚至斩首示众。乡绅和富户则通过贿赂官员逃避徵收,进一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弋阳县的情况同样糟糕。县令胡知善则以「筹集军费」为名,开设了一道道苛捐杂税。官府的衙役如同狼群般,挨家挨户地逼迫百姓交出他们辛苦储存的粮食。许多农民无奈地将家中仅剩的粮食堆放到门前,随后只得看着官兵将这些粮食装上马车,运往州府。
弋阳县一带盛产布匹和丝绸,官府甚至开始勒令乡村妇女们将织好的布匹、蚕丝一并上交。为了避免惩罚,许多村民不得不卖掉家中的牲畜和田产,去换取一些银两来交给官府。然而,即便如此,官吏们的胃口依然没有得到满足,贪婪的盘剥让百姓们陷入绝望。
在这些地区,百姓的生活已经接近崩溃边缘。由于粮草徵收过于严酷,许多人开始偷偷逃亡,甚至躲进山林,加入明教绿林好汉的队伍。他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再受官府的压迫。
一些愤怒的农民试图组织抗议,但却被镇压得毫无声息。刘大智派出巡逻兵在各村镇之间严密监视,所有聚集超过十人的活动都会被立即驱散,若是被发现携带武器,则会被视为「谋反」,立即处以极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