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当头棒喝(1 / 2)

加入书签

赵佶此刻虽坐在樊楼的高阁上,窗外的夜色如墨,但他内心已被方梦华的言辞搅得波澜四起。他本以为方梦华是个反贼领袖,却不曾料想她对大局的洞见与锋利的言辞直指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方梦华轻步走近,坐在他对面,柔和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却又不失敬重:「陛下,您确实是一位风流才子,诗词歌赋、笔墨丹青,都是当世一绝。这一点,世人皆知。若您只是端王,如今您的诗词早已流传千古,成为天下文人的佳话。」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赵佶略显焦躁的神色,接着道:「但是,身为皇帝,这评价便不一样了。百年后,撰写《宋史》的人会将您的统治单独拎出来详评,而评判一位皇帝的标准与评判一个才子的标准截然不同。您知道这一点,不是吗?」

赵佶心中微颤,他自然明白,作为皇帝,自己的每一个决定,甚至是生活的点滴,都可能被后世铭记、剖析。他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能够如那些英明的先祖般名垂青史,但眼下局势逼人,他已深感力不从心。

方梦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哲宗朝的宰相子厚公曾说过,‘端王轻佻,不可为君。’这句话,陛下应不会陌生吧?」

赵佶面色苍白,心中激起了阵阵寒意。章惇这句话,他当然听过,也曾因之愤懑不已。然而此刻,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位宰相当年的判断,并非没有道理。

方梦华看出了他的动摇,趁势继续说道:「历史上,才子皇帝并不多见,而前一个堪称才子皇帝的,陛下可知道是谁?」

赵佶略带惊恐地低声答道:「违命侯李煜……」

想到这个名字,他仿佛瞬间失去了所有力量。南唐的李煜,那个曾经一代才子的亡国之君,虽然词作传世,却因国破身亡而在宋朝被视为失败者、一个笑料。想到李煜的下场,赵佶不由得冷汗涔涔。

方梦华微微一笑,语气放缓:「是啊,李煜。虽然他才华横溢,词赋千古流芳,但作为皇帝,他的名声在大宋并不如何。人们记住他,不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他亡国的耻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