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第三章:招安?诏安(1 / 2)
赵佶在阴影中抬起头,额角的冷汗已经开始汇聚成珠,顺着脸颊滑下。他看着方梦华,眼中夹杂着疑惑与不解。方梦华的话让他感到震惊,但同时,他心中也涌现出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欣赏与好奇。他向来喜欢才情出众之人,方梦华不仅美貌出众,还展现出非凡的治世手段——这样的大才,若能纳为己用,岂不是为己所喜,为天下所福?
他忍不住试探道:「方教主不似昔日方腊那般,与朝廷水火不容。朕以为今日相见,便是要谈招安一事。朕心中已有定计,只要妳归顺朝廷,朕自可破例,以妳的才华即便女子亦可入朝为官。且,若妳愿意入朕的后宫,朝堂之外,妳自然也有一席至高无上的位置。」
说到这里,赵佶目光中带着一丝温柔与期待。毕竟,他从未见过一个女子能够如此能干,若能纳入自己的后宫,定是一段传世佳话。
然而,方梦华闻言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仿佛对赵佶的提议并不感到意外。她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坚定,声音冷静却不失礼貌:「陛下,您的好意本座心领了。但招安一事,怕是行不通的。」
赵佶眉头微皱,显然没料到方梦华竟会如此干脆地拒绝,他不禁有些不悦:「为何?方教主如此聪慧之人,难道不明白归顺朝廷乃是为民之福、为己之利?妳难道真要与大宋为敌不成?」
方梦华淡然笑道:「陛下,本座并非十三兄,从未想过与朝廷为敌,更不想成为天下的乱臣贼子。本座保持克制,是因为我明白大宋的国力,并不想让百姓遭受更多的战乱与痛苦。可您也清楚,在如今的宋朝文官体制中,一个像小女子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她的眼神锐利起来,仿佛直视着赵佶内心深处:「宋朝的文官体系讲究的是层层递进的仕途晋升,而其中的规则与利益链条早已盘根错节。即使本座有心为民谋福,到了朝堂上也会被种种规则掣肘,反而难以施展抱负。那时,陛下也只能看着我陷入无数的文牍争斗和权力斗争中,渐渐失去所有本该有的作为。」
赵佶心中一动,想要反驳却一时语塞,他的确明白文官体制内的复杂与保守。这些年,朝堂中的勾心斗角,他看在眼里却无力改变。若方梦华真如她所说,那她上朝为官的确未必能有所建树。
方梦华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陛下,东海百姓的命运已经与本座密不可分。在那里的百万生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都依赖于明教。如果本座接受招安,他们会如何?他们将被重新纳入宋朝的税赋和徭役系统,被那些贪腐的地方官员所剥削。本座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我对这些百姓负有责任,就像陛下您对大宋亿万子民负有责任一样。」
赵佶的困惑加深,他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些许焦虑:「可若妳拒绝归顺,今日见面又是为何?妳若不招安,朕实在不明白妳到底想要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