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2 / 2)
孛罗既专政,将所有部属,布列省台,逐宫中西番僧,诛秃鲁帖木儿等十余人。此举差快人心。且遣使请太子还京,并赍诏夺扩廓官。扩廓拘留京使,奉太子名号,檄召各路人马,入讨孛罗帖木儿。孛罗大怒,带剑入宫,硬要顺帝缴出奇后。顺帝只是发抖,不能出言。孛罗仿佛曹阿瞒,顺帝仿佛汉献帝。惹得孛罗性起,指挥宦官宫女,拥奇后出宫,幽禁诸色总管府,并调也速御扩廓军。也速以孛罗悖逆不法,阳为奉命,阴遣人连结扩廓,并及辽阳诸王。待至安排妥当,竟声明孛罗罪状,倒戈相向。
孛罗帖木儿闻警,忙遣骁将姚伯颜不花,出拒通州,适遇河溢,留驻虹桥。不意夜间河水灌入,仓猝惊醒,几已不及逃生,姚伯颜还恃着骁勇,凫水出营。突来了许多小筏,分载军士,首先一筏,上立大将,挺枪来刺姚伯颜。姚伯颜忙躲入水中,谁知下面已伏着水手,竟将他一把抓住。看官!你道这大将为谁?就是知院也速。他乘着水涨,来袭姚伯颜营,顺流决灌,淹入营中,以致姚伯颜中计,被他擒去,受擒以后,那里还能活命!孛罗帖木儿愤甚,自将兵出通州,途遇大雨,三日不止,只得还都。
凑巧来了一个宦官,带着美女数人,入府进献。孛罗瞧着,统是亭亭弱质,楚楚丰姿,不由得喜笑眉开,忙问宦官道:“何人有此雅意,送我许多美姬?”宦官答说,是由奇皇后遣送,为丞相解忧。孛罗大悦道:“难得奇后这般好心,你去为我代谢,且致意奇后,尽可即日还宫。”奸雄如曹阿瞒犹悦张济之妻,何况孛罗。宦官受命去讫。孛罗帖木儿忙去邀请老的沙,来府宴饮,老的沙即刻赴召,主宾入席,美女盈前,正是花好月圆,金迷纸醉。迨至半酣,那美女起座歌舞,珠喉宛转,玉佩铿锵,差不多与飞燕、玉环一般神妙。怕就是学天魔舞的宫女。待酒阑客去,孛罗帖木儿任意交欢,自不必说。嗣是连日沉迷,厌闻外事,到了警报四至,乃遣秃坚帖木儿出御,自己仍淫乐如常。一日奉到急诏,促他入宫,不得已跨马驰入,甫到宫门,放缰下马,猛见数勇士持刀出来,方欲启问,刀锋已刺入脑中,脑浆直流,倒地而亡。作恶多端,总难逃过此关。原来威顺王子和尚,恨孛罗无君,密禀顺帝,结连勇士上都马、金那海、伯达儿等,暗伏宫门,一面召他入宫,乘便下手。孛罗果然中计,遂被斫死。老的沙闻孛罗被杀,急至孛罗家中,挈他眷属,出都北遁。伯达儿等复奉旨赶杀,中途追及,一阵乱剁,不分男女老幼,尽行杀死,连老的沙也化作肉糜。老的沙等不必惜,只惜美女数人,也同受死。秃坚帖木儿接着京报,引兵自遁,到八思儿地方,亦为守兵所杀。
顺帝乃函孛罗首,遣使赍往冀宁,召太子还,扩廓帖木儿扈从至京师,途次忽接奇后密谕,令他率兵拥太子入城,胁帝内禅。奇后又出风头。扩廓意不谓然,将到京城,即遣还随军,只带数骑入朝。奇后母子,复怨及扩廓,独顺帝见了太子,很是喜欢。尚在梦中。并嘉谕扩廓,令为右丞相,扩廓面辞,乃以伯撤里为右丞相,扩廓为左丞相。伯撤里是累朝老臣,扩廓系后生晚进,两下意见,未能融洽。过了两月,扩廓即请出外视师。是时江、淮、川蜀,已尽陷没,皇太子屡拟往讨,为帝所阻,至扩廓奏请视师,遂加封太傅河南王,总制关、陕、晋、冀、山东诸道,并迤南一应军马,所有黜陟予夺,悉听便宜行事。扩廓拜辞去讫。
会皇后弘吉剌氏去世,顺帝即册立次皇后奇氏为皇后。又因奇氏系出高丽,立为正后,未免有背祖制,当由廷臣会议,于没法中想出一法,改奇氏为肃良合氏,算作蒙族的遗裔,仍封奇氏父以上三世,皆为王爵。小子有诗咏奇后道:
果然哲妇足倾城,外患都从内衅生。
我读残元奇氏传,悍妃罪重悍臣轻。
奇氏既立为正后,母子权势益盛,免不得愈闹愈坏。有元一代,从此收场,请看下回交代。
女宠也,宦官也,权臣也,强藩也,此四者,皆足以亡国。顺帝之季,盖兼有之,而祸本则基于女宠!看此回陆续叙来,有宦官朴不花,有权臣搠思监,有强藩孛罗帖木儿及扩廓帖木儿,彼此迭起,如层峦叠嶂,目不胜接,而最要线索,则觑定奇后母子。奇后母子谋内禅,于是朴不花、搠思监,表里为奸,乘间希宠;于是孛罗、扩廓,先后入犯,藉口诛奸。倘非顺帝之素耽女宠,何自致此奇祸耶?哲妇倾城,我亦云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却说奇后母子,既怨恨扩廓,自然专伺扩廓的间隙,以便下手。扩廓尚不及防,出都南下,军容甚盛,卤簿甲仗,亘数十里。既到河南,便传檄各路将帅,会师大举。是时两河南北,总算平靖,前时受调的军马,多半还镇,如咬住、亦怜真班、月鲁帖木儿等,死的死,老的老,或内用,或罢官,收束第五十五回的将官。只关陕一带,尚有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诸人,拥兵自固,隐蓄异图。会接扩廓帖木儿檄文,张良弼首先拒命。良弼曾为陕西参政,驻兵蓝田,当察罕帖木儿奉命总军,良弼已不受节制。察罕尝与李思齐联兵往攻,经元廷遣使调解,方才罢手。看官!你想察罕是扩廓的父亲,良弼尚欲抗拒,况轮到扩廓身上,那里肯低头忍受?扩廓帖木儿以镇将未受调遣,不便讨贼,遂遣关保、虎林赤等,西攻良弼,一面遣人与李思齐联盟。思齐与察罕为老友,至是要受制扩廓,意亦不平。良弼又结欢思齐,愿遣子弟为质,连兵拒守,因此思齐却扩廓使,竟与良弼相连。统有私意用事,如何可以保国?关保等进战不利,扩廓帖木儿遂亲自往攻,留弟脱因帖木儿驻济南,防遏南军。良弼闻扩廓自至,忙邀同孔兴、脱列伯等会议,推思齐为盟主,合兵防御。两下角逐,互有胜负,皇太子乘隙进言,谓扩廓奉命南征,反行西进,显有跋扈情状。顺帝乃遣使驰谕扩廓,令他速即罢兵,专事江淮,扩廓复奏,须平定关陕,然后东行,廷臣大哗。太子亦自请出征,遂由顺帝下诏道:
曩者障塞决河,本以拯民昏垫,岂期妖盗横造讹言,簧鼓愚顽,涂炭郡邑。前察罕帖木儿仗义兴师,献功敌忾,迅扫汴洛,克平青齐,为国捐躯,深可哀悼。其子扩廓帖木儿,克继先志,用成骏功,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计安宗社,累请出师,朕以国本至重,讵宜轻出。遂授扩廓帖木儿总戎重寄,畀以王爵,俾代其行。李思齐、张良弼等,各怀异见,构兵不已,以致盗贼愈炽,深贻朕忧。询诸众谋,佥谓皇太子聪明仁孝,文武兼资,聿遵旧典,奚命以中书令枢密使,悉总天下兵马,一应军机政务,如出朕裁。其扩廓帖木儿总领本部军马,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总统本部军马,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省左丞相,总本部及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各支军马,进取襄樊。诏书到日,宜洗心涤虑,共济时难,毋负朕命!
此诏下后,扩廓帖木儿及李思齐、张良弼等,俱不受诏,仍是互相残杀。皇太子亦留都不行,但遣人运动扩廓麾下,阴使脱离关系,自归朝廷。于是关保、貊高等,都叛了扩廓,愿从朝命。皇太子禀准顺帝,罢扩廓兵柄,削太傅左丞相职衔,仍前河南王,食邑汝州,所有前统各军,概派别将分领。扩廓帖木儿仍不受命,惟退军还泽州。顺帝又命李思齐、张良弼等,东向出关,关保、貊高等,西向进逼,两路夹攻扩廓。扩廓大愤,竟引兵据太原,尽杀元廷所置官吏,居然行逆。坐实一个逆字,书法谨严。顺帝再削他爵邑,令诸军四面进蹙,扩廓也觉势孤,由太原退守平阳。
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忽然霹雳一声,各军瓦解,把纷纷扰扰的江山,尽行扫净,发现一个大明帝国出来!又作惊人之笔。原来河北诸将,自相争战,无暇顾及南方。那时吴国公朱元璋,搜集人材,招募兵士,武有徐达、常遇春、胡大海、俞通海、李文忠等,文有李善长、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王祎等,先略浙东,次平江表,所经各地,秋毫无犯,人心相率归向,望风投诚。帝王之师,比众不同。
元廷曾遣户部尚书张昶至江东,授元璋为江西平章政事。元璋极陈元廷失政,难与共事,说得张昶亦被感动,竟留住元璋营中,愿佐戎幕。就是海上魔王方国珍,也因他威德服人,遣使奉书,愿献温、台、庆元三郡,只陈友谅与张士诚勾结,共抗元璋。士诚遣将吕珍,攻入安丰,杀刘福通,拘韩林儿。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倍道赴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居滁州。友谅闻元璋救安丰,大兴水师,来围洪都。洪都系龙兴改名,元璋留从子文正,及偏将邓愈等协守。至友谅进攻,一面率兵备御,一面飞书告急。元璋亲率大兵往援,师至湖口,友谅亦撤围东行,渡鄱阳湖,至康郎山,遇着元璋军。元璋督兵死战,纵火焚友谅舟,友谅大败,中矢而死。是战为朱氏兴亡关键,因与《元史》无甚关系,应另详《明史演义》中,故叙述从略。
友谅骁将张定边,挟友谅次子陈理,遁还武昌。元璋遣常遇春督军进攻,自还应天,称为吴王,复率军自捣武昌,降陈理及张定边,湖广、江西诸郡县,次第荡平。友谅了。
再下令讨张士诚,时士诚所据地,南至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直达济宁。徐达、常遇春等,奉元璋命,攻取淮安诸路,连败士诚军,濠、徐、宿诸州,相继攻下。又分兵徇浙西,拔湖州、嘉兴、杭州,东入绍兴。会韩林儿死,乃除去龙凤年号。韩林儿了。建国号吴,立宗庙社稷。复命徐达等进逼平江,士诚固守数月,援尽力穷,城遂陷没,执士诚归应天,士诚自缢死。士诚了。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名将。元末参加朱元璋军,为前锋渡江取采石。朱元璋灭张士诚,北上灭元,都用他做副将军。洪武二年1369年与李文忠攻克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还师至柳河川暴病身死,追封开平王。
方国珍前降元璋,后又据境称雄,经元璋将汤和、廖永忠等,水陆夹攻,国珍乃穷蹙乞降。汤和以国珍归应天,未几病殁。国珍了。
嗣是取福州,拔永平,杀福建平章陈友定,复进徇广州,降广东行省左丞何真,诛海寇邵宗愚,各郡县相继归降,连九真、日南、朱崖、儋耳诸城,亦俱纳印请吏,心悦诚服。于是南方大定,吴相国李善长等,连表劝进,奉吴王朱元璋为帝。当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载明年月日,为元明绝续之界限。行即位礼,国号明,建元洪武。一个秃头和尚居然做到皇帝,可见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一班开国功臣,于是日辰刻,簇拥吴王朱元璋,出应天城,先至南郊,祭告天地,由太史官刘基,代读祝文。其文云:
惟大明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辰朔,越四日乙亥,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曰: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尧舜禅让,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今胡元乱世,宇宙洪荒,四海有蜂虿之忧,八方有蛇蝎之祸;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臣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一旅而救困苦。托天之德,驱陆军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战舰以诛枭雄之北汉。因苍生无主,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为天吏,以治万民。今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使乾坤一统,万姓咸宁。沐浴虔诚,斋心仰告,专祈默佑,永荷洪庥。尚飨!
读祝毕,吴王朱元璋,率群臣行九叩礼。礼成,乃移就黄幄,南面称尊。文武百官,及都城父老,扬尘舞蹈,三呼万岁。但见天朗气清,风和景霁,居然现出一番升平气象。自是吴王朱元璋,便成了明太祖高皇帝。标清眉目。即位后,返都升殿,又受群臣朝贺,追尊列祖为皇帝。册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亦进爵有差。
越日即下诏伐元,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即日北行。大军由淮入河,直趋山东,势如破竹,陷沂州,下峄州、般阳、济宁、莱州、济南、东平诸路,迎刃即解。转旆河南,入虎牢关,大破元将脱因帖木儿,即扩廓弟。乘胜攻入汴梁。元将李思齐、张良弼等,屡接顺帝诏敕,令出潼关御南军,他偏迁延不发,至明军已入河南,不得已率兵驻潼关。渔人到了,蚌鹬危矣。不防明军煞是厉害,数日即至,放起一把大火,将张良弼营兵,烧得焦头烂额。良弼遁去,思齐亦奔还凤翔。大好一座潼关,被明军占据去了。
扩廓帖木儿闻思齐等为明军所困,乘隙东出,来袭关保、貊高,两人不及防备,都被他生擒了去。还要驱兵内犯,险些儿逼入京畿。顺帝大恐,忙下诏归罪太子。复扩廓帖木儿官爵,仍前河南王左丞相,统军南下,截击明军。扩廓乃退屯平阳,逗留不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将徐达,已连下卫辉、彰德、广平,进次临清,大会诸将,分道北攻。至德州,复合军长驱。元兵水陆俱溃,遂进陷通州。元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力战被擒,不屈遇害,元廷大震。顺帝无法可施,只得集三宫后妃,及皇太子妃,同议避兵北行。左丞相失列门,暨知枢密院事黑厮、宦官赵伯颜不花等,极力谏阻,顺帝不从。伯颜不花恸哭道:“天下系世祖的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轻出?臣愿率军民出城拒战,请陛下固守京都。”元末有此宦官,可谓庸中佼佼。顺帝尚是沉吟,偏偏警信又到,报称明军将抵京城。那时顺帝手忙脚乱,急令后妃太子等,收拾行装,一面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以庆童为左丞相,同守京师。挨过黄昏,便挈后妃太子等,开建德门北去,待明军抵齐化门,都中已仓皇万状,淮王率着残兵,守御数日,那里当得住百战百胜的明军!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明军入城,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及右丞相张康伯,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御史中丞满川,都路总管郭允中,皆死难。不没死事之臣。元亡,统计元自太祖开国,至顺帝北奔,共一百六十二年。自世祖混一中原,至顺帝亡国,只八十九年。
徐达督诸军入城后,禁士卒侵暴,封府库及图籍宝物,令指挥张胜监守宫门,不得妄入。吏民安堵,市肆无惊,当下露布告捷,由太祖传旨奖赏,并命出师西略,徐达复率常遇春等,入山西,逐扩廓帖木儿,顺道趋关中,降李思齐等。寻闻元兵犹出没塞外,乃趋还燕都,准备北伐。至洪武二年,出师拔开平,元帝奔和林,三年复北伐,元帝奔应昌。未几元帝逝世,元人谥为惠宗。明太祖以元帝顺天退位,谥为顺帝。明军又进克应昌,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仓猝北窜,其子买的里八剌,及后妃诸王等,不及随行,皆被获。未知奇后亦受擒否。送至应天,明太祖下诏特赦,且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元参政刘益,亦以辽阳降。朔漠又定,颁诏天下。四年,复遣汤和、傅友德进军四川,时明玉珍已死,子昇袭位,发兵拒敌,屡战屡败,没奈何面缚舆榇,出降军前。明玉珍父子又了。明太祖封为归义侯。于是荡荡中华,尽入大明,《元史演义》,可从此告终了。惟还有一段尾声,不能不补叙出来,归结全书正传。
先是西域分封,共有四国,自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并有窝阔台汗地,却成了鼎足三分。应三十二回。也先不花死后,国势渐衰,至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察合台后裔特库尔克嗣位,复简阅军马,征服叛乱。麾下有属酋帖木儿,系蒙古疏族,强健善战,所向有功。特库尔克死,子爱里阿司嗣,与帖木儿不协。帖木儿遂占据中央亚细亚,自行建国,奠都撤马儿罕。嗣复逐爱里阿司,并有察合台汗国全土。适伊儿国汗亚尔巴孔,系旭烈兀弟,阿里不哥远孙。庸弱不振,部下多分据独立,互争不已,帖木儿又代为讨平,乘势占领,两国并合为一。只有一钦察汗国,与他抗衡。钦察汗统辖阿罗思各部,威振西方,拔都远孙月即别汗,及子札尼别汗二代,驱役阿罗思诸侯,气焰尤盛。莫斯科大公宜万一世,最得钦察汗信任,藉势营殖,后来俄罗斯肇兴,实基于此。札尼别死,篡弑相继,国又大乱,阿罗思诸侯,亦各图分立。帖木儿引军入援,镇定全境,扶立脱克达米昔为钦察汗。及帖木儿还军,脱克达米昔别图拓地,侵入帖木儿境内。帖木儿怎肯甘休!即亲率大军问罪,逐去脱克达米昔,另立一汗,叫作可里的克。表面上令他管辖,实际上仍归自己节制,仿佛近今国际法上,所称的被保护国。
帖木儿既并吞西域,复南略印度,侵母儿坦,陷叠尔黑。旋因突厥遗种阿斯曼国即今土耳其国。部长,名巴贾塞脱,连结阿非利加洲的埃及国,夹击帖木儿属地,帖木儿即还军拒战。一战破埃及军,再战擒巴贾塞脱,略定小亚细亚全境,兵威大震,遂招集蒙古各王族,大举而东,竟欲规复中原,混一区宇,仍追效那元太祖的雄图,元世祖的宏业。无如天已厌元,不使再振,这位大名鼎鼎的帖木儿,竟中道病亡,未损明朝片土。此事已在永乐年间,他日演述《明史》,再当详细交代,本书至元亡为止,不过应二十四回,及三十二回中,曾叙及西域四汗国事,若非补入此段,反似上文虚悬,无所归结。看官如嫌简略,请看日后出版的《明史演义》,自知分晓。小子欲就此搁笔,惟尚有俚句四首,录述于后,作为全书的总束,看官不要诮我画蛇添足哩!诗曰:
开疆容易守疆难,文治无闻运已残。
八十九年元社稷,徒留战史付人看!
累朝佞佛太无知,释子居然作帝师。
果有如来应一笑,百年幻梦被僧欺。
到底华夷俗不同,上烝下乱竟成风。
濠梁幸有真人出,才把腥羶一扫空。
大好江山付劫灰,前车已覆后车来。
须知殷鉴原非远,试看全书六十回。
本回为结束文字,故于元末各将帅,及东南诸寇盗,一齐叙过,如风扫残云,倏然而尽。至后段述及四汗国事,亦随叙随略,传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者,文境殆似之矣。或谓如许大事,一回了毕,究嫌太简,不知朱明之平定南方,应属诸《明史》中,细评中已屡次说明。至若帖木儿之奄有西域,亦在元亡后数十年间,必欲于此详述,试问元、明两代,将从何处分界耶?故宜详者不厌其烦,宜简者不嫌其略,著书人固自有深意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1206年铁木真即汗位,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1219年蒙古远征中亚,后灭花剌子模
1227年蒙古攻灭西夏,成吉思汗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汗位
1234年与南宋联手攻灭金朝
1236年蒙古国发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远征,发展为世界帝国
1241年窝阔台去世,死后蒙古陷入王位争夺
1246年贵由即位为汗
1248年贵由汗去世
1251年拖雷长子蒙哥汗即位
1259年蒙哥汗西征四川被击伤,死于军中
1260年蒙古再次陷入王位争夺,忽必烈即位,后改国号为“大元”,即元世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1278年蒙古军攻占厓山,南宋灭亡
1294年忽必烈去世,太子真金早死,其孙铁木耳即位,是为成宗
1307年成宗去世,海山即位,是为武宗
1311年武宗去世,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
1320年仁宗去世,其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英宗
1323年英宗及宰相拜住等被刺杀;同年,真金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军杀死叛臣称帝,是为泰定帝
1328年泰定帝去世,图帖睦尔即位,是为文宗,同年其兄和世
1332年明宗去世,立和世
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起兵抗元,随后郭子兴、张士诚等势力纷起
1368年朱元璋攻占北京,惠宗北逃,建立北元
1388年蓝玉北伐,北元国势大衰,不再使用北元年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坐着看http://m.zuozhekan1.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