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入职场(1 / 2)
('高中毕业前,我做了一件对人生来说颇具象徵意义的事——改了本名。起初是我吵着要改,觉得这样很酷,特别是单名,让我感觉既简洁又有个X。後来因为发现很多文件都需要更改,过程麻烦得让人心烦,我又动摇了。没想到这时,反而是我妈坚持要改,於是我和妹妹最终都改了名字。
我的名字全改,成为一个全新的身份,而妹妹则是改了一个字,但读音保持不变。於是,我的旧名成了家人和高中前同学对我的称呼,而现名则是18岁後新生活的象徵。
那段时间,我的人生正经历着转变。大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曾说:「当我提起过去的故事时,语气像是在讲别人的事,而非自己的经历。」这句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明白,过去虽然影响深远,但未来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出新的方向。
高中毕业後,我妈早早就告诉我:「没有零用钱了,要自己去打工赚钱。」於是,18岁的我便踏入了职场。除了学费依然依赖父母外,其余的开销都需要靠自己支付。我就读的是日间部,大学期间靠打工支撑生活,而妹妹则因念夜校,进入了约聘制的工作。由於工作的X质不同,我们的价值观、思维也逐渐拉开了距离。
我的学生时代一直在服务业工作,从零售到餐饮业都有涉猎。因为国中被男同学欺负,高中又念的是nV校,刚开始工作时,我对异X感到极度紧张。第一次在工作场合遇到全男X顾客时,我的店长直接把单子丢给我,让我y着头皮上阵。那是一家回转寿司店,我一边数着桌上的盘子,一边默默忍着崩溃的情绪。虽然心里压力很大,但Ai面子的我撑了下来,这次经验也成为我职场成长的重要转折点。
服务业的环境中,总免不了与各种人打交道。记得18岁那年,我第一次遇到男同事开h腔的情况。当时的我听不懂,也不知道该怎麽回应,结果直接转身走开。慢热的个X加上不善言辞,让我在那时候的职场生活显得格外笨拙。
因为不是长发温柔的nV孩,也不是外貌出众的类型,我的中X风格让我常常成为被忽视的对象。有些男主管更倾向於喜欢温柔乖巧的小妹妹风格,而我自知做不到那样的模样。尽管如此,这些经历磨练了我的韧X,也教会了我如何面对职场中的偏见。从数寿司盘到学会应对h腔,我逐渐找到了属於自己的方式,学会在不违背本X下,与不同的人相处,并逐步克服内心的恐惧。
这段初入职场的经历,让我懂得成长的意义:它不仅是面对挑战,更是在磨练中找到自我,并让那份独一无二的特质成为自己的力量。
', '')('大一时,我曾经在脸书上发过「我想Si」的贴文。我的脸书是非公开的,但仍然有许多同学可以看到。那时候忧郁感来袭,但因为曾经答应辅导老师不会再有自杀行为,我只能将这种情绪宣泄到文字上。贴文虽然很快被我删除,但还是有学姊看见,紧张地去询问我的朋友。
这些行为并不是为了x1引关注,而是一种无处宣泄的出口。我明白在许多人眼中,这可能被解读为闹脾气或搏关注,但对当时的我而言,那只是压力无法释放的表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想通了一些事情,懂得如何更理X地处理情绪。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代价——我的内耗非常庞大。即使现在,我偶尔仍然会有类似的念头,但我已经学会控制,因为我深知「不去行动」b「真的去做」更容易。
很多人对忧郁症或JiNg神疾病患者存在偏见,认为这只是制造恐慌或x1引注意的行为。作为一个高敏感且患有忧郁与焦虑症的人,我深刻T会到这种误解的不易。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唯一的方法是从自身做起。当我逐渐想明白後,我对自己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虽然这让我的压力增加,但b起真的走向极端,我宁愿承受这些压力。
刚开始面对忧郁时,我依靠药物来帮助自己。但我妈每天都在耳边叨叨,说吃太多药会上瘾。她的关心无意中成了另一种压力,让我下定决心训练自己成为一个能够强大控制情绪的人。我练就了一种能力:可以在前十分钟与家人吵架,後十分钟就面带笑容地去上班。
虽然有人说我这样很厉害,但我知道,这种能力是用代价换来的。这些年来,我表面上看似坚强,但其实还是会崩溃、会哭。过去,我会压抑情绪直到无法承受,然後连续哭五、六、七天。现在,我学会了让情绪逐渐释放,b如看剧或书时找到共鸣就会哭,有时深夜忧郁也会让我流泪,但通常只需要两三天就能调整过来。
这些经历让我常常反思:为什麽老天要给我一颗强大的心,而不是给我一个痛快的解脱?但也正因为这些挑战,塑造了我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想法,甚至让我与家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家人的归属感逐渐消失,也因此感到极度缺乏安全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