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扬长避短(1 / 2)

加入书签

赵桓根本没有给这些臣子任何反驳的机会,一口气了出来。

在他的这两日狠辣的屠刀之下,这些之前嘴巴没有把门的文官,尤其是那些谏官、言官们已经乖多了,不敢随意放炮。

若是之前,早跳出来引经据典反对提高武将和军蓉位了。

可是现在,想到亮闪闪的屠刀,和这两被皇帝砍下挂在外面示众的人头,他们都低头不语,装着没听见。

一众武将则是挺直了腰杆,扬眉吐气、喜形于色。

的确是,这个时候国难当头,不靠军人难道还靠这些文人手里的笔杆子吗?写文章能把金人骂死,他们有这本事吗?

军人脸上刺字在宋朝之前就普遍存在。

而宋朝,犯罪后被流放边塞充军都要脸上刺字,叫做刺配充军。比如武松。这些人也被人骂为“贼配军”。

而宋朝实行募兵制,大量的军人是从逃难流民里招收的,这些人从军就是混口饭吃。所以临阵脱逃很常见,为了防止脱逃,往往要在他们脸上刺字,一旦脱逃,很容易发现并抓回来严惩。

此外,其他一些军人也会被刺字,比如投诚、招安的义军等有可能叛逃的军人,是要刺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