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吴县令的难题2(1 / 2)
这绝对不是他能承受的后果,也是知州大人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所以他已经顾不上什么官商勾结的闲言碎语了,亲自带着本县的茶商协会会长前往郓城寻找解决办法。
也许是老天爷于心不忍,让到达郓城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乔欣!
要知道乔欣平日里行踪不定,跟其他老封君窝在一个地方安心养老的情况不同,乔欣喜欢往返各个地方,巡查不同的产业,一路上游山玩水,顺便把事办了,钱也赚了,铺子里的蛀虫也挖了。
就她这番做派,导致乔家铺子里的掌柜的各个极为敬业,生怕哪个不好,就被突然出现的老夫人给捋了下去。
在乔家当管事,待遇不是一般的优厚,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不说,小房子住着,高薪拿着,年底还有丰厚的分红。若是这样还不尽职,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那就真的不能怨恨东家赶人了。
吴县令一边庆幸自己遇到乔欣,一边嘴巴利索的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跟乔欣讲述了一遍。
大老爷们的,说到最后,眼泪都快出来了!
他是真的着急呀,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这个问题若是不解决,下半年会有多少人家里断炊了。
安化县本就是多田地少,丘陵多。土壤偏红色,这样的土地种粮食不咋行,可拿来种茶叶,那就在合适不过了。
自秦人取蜀之后,就开始种茶,采茶。往后几百年的时间里种茶,采茶成了安华县老百姓主要的谋生手段。
安华茶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叶,发酵压制成团为主
只因茶叶肥大,成品外观多黑褐色,一直进入不了中原贵族的饮食圈子。可它又耐贮存,解油腻,营养成分丰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可以很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及膳食纤维。恰恰弥补了便民那种常吃牛羊肉,少吃蔬果的饮食不足所在。
作为边茶销往安南,北部大漠和吐蕃等地区,往往供不应求,极为珍贵。内地的茶商翻山越岭一旦带过去,就会销售一空。
来回一趟,获利颇丰。内地,边境无数的大小大家族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岁都参与了一脚。
本朝立国以来,为了筹备征南大军的粮草,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少数民族,强化对他们的统治,朝廷实施以茶治边的政策。
在西南重要的城市设置了茶盐司。以前还只是收收税。交换边军需要的的马匹,药材,牛羊和粮食等等缺少的货品。
拿下西蜀之后,朝廷尝到了甜头,看出里面的巨大利润和作用,更是制定了“边境茶马法”。
↑返回顶部↑